浅见:行业协会一旦缺乏监管,不仅会极大地耗费社会资源,还可能伤害其“挂钩”的职能部门公信力。此次进行的专项检查,无疑是积极且十分必要的。另一方面,不妨充分调动公众舆论的监督力量,提高这些行业协会的违法成本,敦促其始终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2、安徽合肥一年轻妈妈孔令群,她的户籍栏上性别信息为“男性”。因户籍性别不符,她不仅办不了身份证、结婚证,也不能办理女儿的出生证明,这使得孩子的户籍及今后的上学都会受到影响。自2010年起,她和家人前去派出所更改户籍信息,多次被要求提供一份三甲医院开具的“性别鉴定证明”,证明自己是“女性”。(据《北京青年报》)
浅见:“证明自己是女性”与“证明你妈是你妈”如出一辙的奇葩!更何况,原先登记的户籍信息错了,为何要群众“跑断腿”买单?多次要求提供的“性别证明”,何止是把握政策的“教条主义”,关键还是在于没有服务群众的意识,没有将“群众利益无小事”常挂心中。
3、8月18日晚,江苏南通一个近百人的“暴走团”在过马路时,因为一辆公交车没有及时让路,团里几名男子竟围殴公交车司机。他们从窗外向司机扔烟头、破坏车辆的雨刮器,还动手殴打致对方牙齿被打断一颗,嘴角缝了8针。目前,当地警方正进一步调查。(据《北京青年报》)
浅见:“暴走”变“暴打”,即使再“正当”的健身理由都无法强撑这种暴力行为,健身决不能成为涉嫌违法的挡箭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无论年龄、身份,警方依法办事即可,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每个人都应充分感受到法律的尊严和权威。
4、深圳福田区一家艺术培训学校的几名学生家长投诉称,近日在一名学校老师带领下,家长陪同学生前往新加坡参加了一项“国际比赛”,但到场后发现赛事十分简陋,来参赛的都是国内各学校的小孩。在场有五六名评委,但年纪很大。在小孩比赛时他们还会打瞌睡、玩手机、来回走动,点评内容也十分随意。学生家长认为主办方有虚假宣传嫌疑,另外主办方对旅游行程的安排也十分混乱。涉事学校称,自己在此事中也是“被坑”。(据新华网)
浅见:深感受骗的家长痛斥“山寨”之心,可以理解。但若真要追究责任,这些山寨机构与学校老师可能存在的利益关系,必然是考虑之列。此外,部分家长的无法释放的“起跑线焦虑”,是否也被所谓的“国际”二字钻了空子呢?(本栏点评:魏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