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是第七个世界肝炎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规范检测治疗,遏制肝炎危害”。市疾控中心专家提醒,预防肝癌首先要改变生活方式,尽量不吃臭豆腐、咸菜、腊肉等霉变或腌制食品;其次少喝酒、注意休息;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需注射肝炎疫苗,特别是乙肝疫苗。
远离肝癌须有效防治乙肝
据市疾控中心免疫规划科介绍,我国是病毒性肝炎高发区,乙肝病毒携带者约9000万人,其中2800万是慢性乙肝病人,这些乙肝病人大部分是儿童早期感染;丙肝病毒感染者达760万人且仍处于逐年上升的态势。
流行病学及实验研究资料表明,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黄曲霉素、饮水污染、酒精、肝硬化、性激素、亚硝胺类物质、微量元素等都与肝癌发病相关,而在6岁前感染乙肝病毒的人群,约25%会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感染丙肝病毒的患者约50—80%会转为慢性肝炎,其中部分患者会转变为肝硬化、肝癌。
专家提醒,预防肝癌最好的办法就是预防肝炎,特别是乙型和丙型肝炎,儿童特别是新生儿更是需重点预防的人群。
如何预防肝炎?
甲肝、戊肝病毒是通过粪—口途径进行传播的,主要是通过不洁饮食感染;乙肝、丙肝、丁肝病毒均是通过母婴传播及血液、体液及血液制品进行传播,主要是通过血液感染。需注意的是,不安全注射、修足、纹身、扎耳环孔、共用剃刀和牙刷等存在感染乙肝病毒的风险。
据介绍,五种肝炎均可针对传播途径来进行预防,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通过避免与病毒携带者的血液、体液接触能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甲型和戊型肝炎把好病从口入关,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吃生、冷食物就能起到一定的预防效果。同时,我们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达到预防肝炎的目的。目前可以用疫苗预防的肝炎有甲型、乙型、戊型肝炎,易感人群均可接种。预防甲型、乙型肝炎最好的方法就是接种疫苗。我国从1992年开始推行乙肝疫苗,2002年将乙肝纳入计划免疫,免费为18个月龄的儿童提供甲肝疫苗接种,为0、1、6个月龄的婴幼儿提供乙肝疫苗接种,用以预防甲肝和乙肝,到目前已使我国儿童甲肝、乙肝感染率大幅下降。
围生期感染乙肝病毒,有1/5以上会最终发展为肝癌,针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母亲,其新生儿在出生24小时内(最好12小时)注射剂量≥100 IU的乙肝免疫球蛋白,同时接种20ug的乙肝疫苗,并按程序在1、6个月龄接种第2、3剂次乙肝疫苗,能有效阻断母婴传播,保护婴幼儿。
乙肝易感人群(没有乙肝抗体的人群)均推荐接种乙肝疫苗,特别是乙肝感染高危人群,如医护人员,经常接触血液或分泌物的人员,托幼机构工作人员,乙肝病人和乙肝病毒携带者的配偶、家庭成员或密切接触者,器官移植受者,经常接受输血或血制品者,免疫功能低下者,易发生外伤者,性乱或多性伴者,静脉内注射毒品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