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面五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7年08月07日 星期一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特种养殖摘“穷帽”
偏僻山村蛙声“欢”
  本报讯(通讯员 易建军 记者 刘思远)盛夏时节,正是青蛙上市的旺季。今年4月,衡阳县三湖镇甘泉村唐勇、易斌两表兄弟在青蛙养殖基地投放了首批种苗,时隔3个多月,昔日偏僻山村已是蛙声一片,特种养殖成为甘泉村贫困户致富新门道。

  傍晚时分,甘泉村青蛙养殖基地水田里,成群结队的青蛙跳上岸边觅食,易斌正和工人们忙着给青蛙喂食。唐勇告诉记者,一亩田大概创收在两万到三万左右。这两天青蛙就要陆续上市了,按照10万斤的产量,以市场平均价计算,今年收益可达250万元。而加入合作社的16户贫困户也将从中分红,收入非常可观。

  王远爱是村里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今年加入合作社后,他每天在家门口就能上班赚钱,还可以回家照顾老伴,可谓是一举两得。为了调动大家工作的积极性,易斌将基地划成四个区域,交由合作社四个贫困户管理,对管理好的实行奖励。“我们目前的工资是两千块钱一个月,如果管理得好、产量高的话,到年底还有奖金,一年下来收入可达三万块钱以上。”易斌说。

  每当夕阳西下,基地成片的蛙声打破了山村的宁静,好经验也吸引了周边许多村民前来参观学习。如今,在镇村两级和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大力支持下,兄弟俩对水产养殖充满了信心。明年,他们计划对村民开展技术培训,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吸纳更多的贫困户加入合作社,带动大家努力摘掉“穷帽”。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脱贫致富路上的“领跑人”
15个创建督办问题逐一落实
石鼓区取缔一疑似非法集资窝点
特种养殖摘“穷帽” 偏僻山村蛙声“欢”
易地搬迁住新房 贫困户成“小股东”
“铁腕治毒”打造“平安雁峰”
衡阳日报版面五A05特种养殖摘“穷帽”
偏僻山村蛙声“欢”
2017-08-07 2 2017年08月07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