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面二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祁东县长安村创新“村集体+合作社+贫困农户”脱贫模式,一改过去“一穷二白”面貌~~~
祁东县长安村创新“村集体+合作社+贫困农户”脱贫模式,一改过去“一穷二白”面貌~~~
祁东县长安村创新“村集体+合作社+贫困农户”脱贫模式,一改过去“一穷二白”面貌~~~
祁东县长安村创新“村集体+合作社+贫困农户”脱贫模式,一改过去“一穷二白”面貌~~~
祁东县长安村创新“村集体+合作社+贫困农户”脱贫模式,一改过去“一穷二白”面貌~~~
祁东县长安村创新“村集体+合作社+贫困农户”脱贫模式,一改过去“一穷二白”面貌~~~
祁东县长安村创新“村集体+合作社+贫困农户”脱贫模式,一改过去“一穷二白”面貌~~~
祁东县长安村创新“村集体+合作社+贫困农户”脱贫模式,一改过去“一穷二白”面貌~~~
祁东县长安村创新“村集体+合作社+贫困农户”脱贫模式,一改过去“一穷二白”面貌~~~
2017年07月21日 星期五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祁东县长安村创新“村集体+合作社+贫困农户”脱贫模式,一改过去“一穷二白”面貌
集体经济收入突破百万元
  本报讯(记者 谭晓波 通讯员 付姣龙 刘菁)“这片面积达3150亩的油茶基地,是长安村4000位村民的‘钱袋子’,我在家门口打工一年可以拿3万元钱一年,刚好够小孩子读书。”7月20日,祁东县石亭子镇长安村油茶基地里,正在忙着除草的贫困户邹阳春高兴地告诉记者。

  近年来,该村创新 “村集体+合作社+贫困农户”的管理模式,大力发展油茶产业和家鱼养殖产业,极大地增强了村集体的“造血能力”,村集体经济收入轻松迈过百万元大关,也让贫困户有了长期增收致富的路径。

  长安村山地多,土壤多为红、黄壤土,土层深厚,非常适合大规模种植油茶,当地也一直有着种植油茶的历史,但一直都处于自给自足的状态,因种植分散、缺乏管理没有形成规模,且由于种植的多为低产品种,成活率低、产量上不去,出油率也低,并没有给村民带来多大收益。

  2013年9月,石亭子镇村两级通过积极争取,将油茶基地列入了省级国土开发整理项目并同时启动建设,修建了环山公路、蓄水山塘水库、蓄水池等基础设施,并探索出了一条“村集体+合作社+贫困农户”的油茶发展管理模式,即收益归村集体所有,由合作社负责统一流转、开发、供苗、统一技术、管理和销售,村民参与集体分红,基地聘请贫困户对油茶进行日常管理。

  据了解,通过土地流转种植高品质油茶,到2018年,长安村将拥有5000亩油茶林,现在,村里正在加紧引进油茶加工厂,加速打造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的油茶全产业链。

  与此同时,利用村里水资源丰富,且素来有家鱼养殖的传统,长安村大力发展水产养殖,由村集体统一流转500亩水面,打破小组与小组之间的藩篱,解决村里水面分布不均、鱼类单一、个别农户单打独斗的问题,并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对骨干塘进行维修,引进特种水产养殖项目落户,该村还成立了渔业合作社,去年合作社创收900多万元,包括30户贫困户在内的126户社员每户各领取了近7万元的分红。

  有了产业的支撑,长安村集体经济顺利实现了由过去的“一穷二白”到年收入过百万的巨变,而村集体有了经济实力,各项公共事业也红红火火地开展起来了,修路、架桥、装路灯,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全体村民都享受到了产业发展和村集体经济收入快速增长带来的红利。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全城动员寻找雁城“善”力量
保障县乡人大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多创造好的做法和经验
邀请专家宣讲“ 三新”理论
集体经济收入突破百万元
传承一代女魂的 好家风好家训
衡山科学城已成投资创业热土
市国土资源局巡察组 进驻市不动产登记中心
颂歌献给伟大的党
衡阳日报版面二A02集体经济收入突破百万元 2017-07-21 2 2017年07月2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