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面四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7年05月19日 星期五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接第一版)

  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

  60多年前,中国共产党从这里出发进京“赶考”,开始了建设新中国的宏伟大业;

  60多年后,摆在西柏坡面前的是另一道“考题”:如何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老区群众与全国人民同步实现小康。

  不断变化的是考题,始终不变的是担当。

  经过努力,2016年,平山县40852名贫困人口达到退出条件,164个贫困村达到退出条件,全县达到整体脱贫出列标准。

  “对革命圣地来说,脱贫攻坚是第一民生工程,也是头号政治任务。”平山县委书记、西柏坡管理局党工委书记李旭阳说,作为进京“赶考”出发地,平山必须答好“第一个百年目标考卷”,让老区群众早日脱贫,更好地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这是面向百年目标的新作为——创新思路,精准施策,啃下脱贫攻坚“硬骨头”

  “姓名:宁竹英;家庭人口:3人;致贫原因:丈夫车祸去世,儿子患先天性心脏病,女儿患脑炎,自己有眩晕症……”

  井冈山大陇镇瑶背村,贫困户宁竹英家门口,一块红色小牌子上详细记录着她家的信息。

  孤儿寡母,疾病缠身,想外出打工没人照顾孩子,想发展产业没有资金……宁竹英进退维谷。

  脱贫攻坚进行到今天,剩下的都是“硬骨头”。

  石朝乡,贵州省20个极贫乡镇之一,也是遵义市唯一一个极贫乡镇。这里山高坡陡,平均海拔1200米,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全乡1.5万人中贫困人口占到20%。

  22岁的付冲过去一直住在石朝乡浪水村的半山腰上,读书时早上6点钟就要起床,步行1个小时才能到乡镇。面对陡峭的大山,他常常问自己:出路在哪里?

  打赢脱贫攻坚战,其难度不亚于长征中的冲关夺隘。

  新的长征,必须要有新作为。

  在井冈山,当地首创了“红蓝卡”分类识别机制,根据贫困程度将贫困户细分为“红卡户”(特困户)和“蓝卡户”(一般贫困户),把“有能力”的“扶起来”,“扶不了”的“带起来”,“带不了”的“保起来”,“不能住”的“建起来”。

  站在政府代建的新房前,宁竹英掰着手指细数精准扶贫以来享受到的扶持:“政府出钱代建了新房,以扶贫资金为我入股黄桃和金融合作社,每年分红2000多元;购买商业医疗保险,报销最高能达到90%;两个孩子上学都有补助……”

  在遵义,当地针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深山区、石山区、石漠化严重地区贫困群众脱贫难问题,启动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异地搬迁扶贫行动。

  2016年,付冲家从浪水村搬到乡镇移民安置点的一栋三层楼房里,一楼做了门面。“房子不漏了,交通也方便了,以后有了娃娃,上小学中学都在乡镇上,走路很快就到了。”细数搬出来后的种种好处,付冲对未来充满希望。

  让贫困户长远脱贫,关键靠产业。

  然而,贫困户没钱、没技术、没能力,如何发展产业?

  在延安,一个“借鸡生蛋”的故事给出了答案。老伴患病,三个儿女年幼,刘学金成了村里的贫困户。说起过去的生活,刘学金叹息道:“家里没什么收入,老伴离不了人照看,不能外出打工,想搞点养殖,连几百块钱都拿不出来。”

  几年前,有人找到刘学金,说要“借”给他50只鸡,下的蛋按1元一个收购。“世上还有这样的好事?”半信半疑中,刘学金开始养起了“借”来的鸡。如今,他养了100只鸡每年能为他带来1万元左右的收入。

  “借”鸡给刘学金的人叫张春谱,是延安市延长县二海家禽散养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他说:“我们的社员中,80%都是贫困户。贫困户养一只鸡一年能赚100元,他们不需要出村,不需要很高的技能和很大的劳动量,只要‘下得了炕,上得了床’,至少能养50只鸡,而50只鸡每年就有5000元的收入。”

  全面小康重在全面,兜底保障也必不可少。

  然而,仅靠低保,这个底却难以兜牢。

  在平山县西柏坡镇西沟村,光伏扶贫的探索提供了兜底保障扶贫的新思路。

  贫困户封树梅的儿媳妇郝建华拿出手机向记者展示:“我手机上有个APP,可以即时显示总的发电量和每天的发电量。你看,还不到中午,已经发了11.3度电了,按1.18元一度电来算,婆婆坐在家里啥都不用干,今天已有13元的收入。”

  她说,婆婆摘除胆囊后常年得吃药,有了电站,日常的药费就有了保障。

  这是决胜全面小康的新风貌——甘于奉献,自力更生,汇成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强大精神力量

  他叫黄大发,是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团结村老支书。

  从1958年当选草王坝大队大队长那年开始,他把所有的心力都放在“领着大伙儿干”上。经过50多年的努力,昔日贫穷落后的小山村终于变成了富裕美丽的新农村。

  脱贫的愿望实现了,他还有一个心愿未了,那就是有生之年能去省城看一看。

  为了完成他的这个心愿,县里派人护送他到贵阳。然而,到了贵阳,他既没有去风景名胜点,也没有去商场,而是提出要去贵州省委看看。站在省委大门口,他注视着飘扬的五星红旗,看着“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的石碑,一言不发……

  10多分钟后,他对陪同的人说:“心愿了了,可以回家了。”

  陪同的人问还想去哪看看?他摇摇头:“党组织信任我,把草王坝村交给了我,现在,渠通了、电通了、路也通了,我交上答卷了。”

  在革命年代,井冈山、遵义、延安、西柏坡……这些革命圣地孕育了伟大的牺牲和奉献精神。

  在脱贫攻坚中,这些精神正在传承和光大。

  刚到大米峪村时,曹军军被眼前的景象所触动。这是平山县温塘镇一个典型的山区贫困村,全村110户410人,人均不足3分地。2015年底,全村尚有36户115名贫困群众。

  被派到大米峪村担任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组组长后,曹军军首先要求组员们:“我们要把大米峪村当成第二故乡,扎根这里,发展这里,打造永远不散的工作组!”

  为了改变村庄的面貌,曹军军和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白天挨家挨户调查,晚上开会研究脱贫办法,并请农业专家多次现场考察、把脉问诊,有针对性地为大米峪村找产业。

  几经努力,富硒产业进了村。今年年初,贫困户赵英虎第一次领取分红和工资,家里人均收入超过4100元。“没有曹书记,这是不可能的,我们发自内心地感谢他!”他说。

  群众身上也迸发出磅礴的力量。

  张成德,井冈山茅坪乡神山村21户贫困户之一。多年前,他在帮人拆房时被压伤。后来,他自家盖房发生倒塌,积蓄全都搭了进去。不久后,他妻子又意外摔伤,让家里雪上加霜。

  虽然屡遭挫折,但他始终没有放弃脱贫的努力。2013年,当地政府扶持村里贫困户每户养了7只羊,他早出晚归,把当初的7只羊变成了50只。2016年,当地帮助贫困户发展农家乐,他又与打工回来的女儿一起搞起“成德农家宴”,短短几个月的营业额就达数万元。

  “国家政策好,我们也要努力,小康梦一定能实现。”他说。

  (新华社南昌5月17日电)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祁东加快创建“湖南旅游特色县”
五年调处 征地拆迁矛盾100余起
“互联网+”关爱空巢老人
渔民“上岸” 生活无忧
巧杀“回马枪”督查执纪漏洞
岗位练兵比技能 党建活动有特色
天子山北路获批立项
衡阳日报版面四A04 2017-05-19 2 2017年05月19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