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面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衡阳市移民局倾心为移民侧记
2016年04月26日 星期二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张发自移民户的“民声”CD
——衡阳市移民局倾心为移民侧记
【短评】
  基地田垄问收成

  现场办公在农家

  工程勘察查进度

  本报记者  谢应龙

  【前言】 

 

  【一】

  近年来,衡阳市移民局自觉践行“三严三实”,深入推进作风建设,不断开创全市移民工作新局面。去年,该局人口与计划生育综治工作在省局和全市的考评中再获先进单位,尤其是在全省目标绩效考核中排名第一,实现历史性突破!

  为推动全市移民安置区和库区的和谐稳定发展,该局在坚定理想信念、强化服务意识、提升领导能力、夯实工作作风、严加自我约束等方面不断努力提高。让每一位党员干部都自觉瞄准“三严三实”要求,牢记根本宗旨、真诚服务移民,突出问题导向,强化责任担当。他们在决策中始终站在移民的立场上、始终为移民的利益着想,把移民所想所盼作为工作第一要务,他们的工作理念就是“一切为了移民,为了移民的一切”。移民后扶政策落实一丝不苟,直补资金发放及时准确,采取“一卡通”共发放资金1.06亿元。规划计划编报科学合理,编制后扶计划项目2011个总投资1.2亿元。移民后扶人口动态管理不断创新,后扶稽察监测工作“滴水不漏”受赞许。

  把取得实际效果作为检验工作的唯一标准。新库建设成效显著受好评,土谷塘航电枢纽工程严格按照省、市党委政府的要求,积极抓协调,强力搞推进,全面完成移民安置和库区工程建设工作,如期实现了省市政府要求的并网发电的目标任务,得到了省、市两级领导的充分肯定。

  把移民的期盼作为移民局的工作方向和目标。产业发展成效明显,产业基地不断壮大,“两茶两水”主导产业进一步巩固,特色产业快速发展,去年全年完成新建和改造基地111处3.8万亩,扶持移民示范合作社10个,基地产出效益大幅提升。组织化程度继续提高,带动了移民发展种植业、养殖业、休闲旅游业和其他二三产业,提升了产业化经营水平。成功探索出租赁经营、承包经营、合作经营、合伙经营、大户经营等多种成熟的经营模式,让贫困移民分红受益,促进了移民户的和谐稳定。   

  一心为移民,无愧“娘家人”!移民工作者无悔地走在修身为民干事的路上,为衡阳移民同步行进在全面小康的路上添柴助薪。他们的言行看似平凡,其实也就是在不遗余力践行中国梦!

  在雨母山黄花村,一只蝴蝶落在天竺桂上,就像一位天竺少女的绸带在谢松林的眼晴滑过。

  这些把家安在衡阳市移民局移民培训基地的金丝楠木、天竺桂、罗汉松、红叶石楠,她们的俏模样,就是基地主人谢松林眼中的“小公主”。让她们快乐长大,到“出嫁”的那一天,会有多么盛大的喜悦呀!

  记者正想象着那大场面时,他突然朝我身后走来的一个人叫着:罗汉松先生,您今天吗又来了?

  罗汉松先生?听得记者一头雾水!回头一看,来的却是市移民局一位负责人。谢松林见记者此状,便拉着他的手为记者解惑道:市移民局针对原来的移民户“各自为政”,“小打小敲”,难成规模,难出效益的情况,经过反复调研论证,为全市移民量身定做了三种发展模式,一是直接一对一扶植;二是合作社+基地+移民户;三是龙头企业+合作社+移民户。他们千方百计想点子,谋发展,带领大家一起致富,一个都不能落后!

  市移民局领导处处为移民户着想,尽心尽力,我们合作社与移民户都把他们当“娘家人”看,没把他们当领导呢!谢松林很是动情地说,这不,我们一不小心就给他起了个“罗汉松先生”的绰号,他不生气呢!

  该负责人一脸腼腆,只是一个劲地说,“罗汉松”象征长寿、财富,寓意吉祥,多惹人喜爱呀,谁会生气?

  是呀,移民户感谢“娘家人”一心为他们谋财富,送吉祥,道一声昵称,谁又会生气呢?

  在蒸湘区呆鹰岭土桥村颜家塘组,刘占魁曾是个“外人”。

  1965年12月15日,一株背井离乡的桂花树苗和他一样,从衡阳县斜坡堰水库移了出来。陪着他一起三步一回头的还有他的父母亲和家人,那年他10岁!50多年过去了,他没忘记那一天。

  2016年的春天,各种各样的鲜花在刘占魁的眼中一路开过,他站在屋门口那株有着五十一年树龄的桂花树旁,是和桂花树一起看花?还是一起回忆?

  桂花树已开如盖荫,但是掩盖不住他的心思。他说,移民之人别故土、望家乡,双脸不生笑,唯有泪独流。原来,在刘占魁原来的心里,深深地埋着几吨重的自卑。别故土好像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这样的无家之感一直让他难以释怀!

  不一样的改变,缘由一年多前发生的一件事。那件事让他历目在今,虽时已过境已迁,但眼眶泛泪!

  一年多前的那一天,究竟是个什么日子?刘占魁非常肯定地告诉了记者:那天,市移民局局长、党组书记贺礼霁带着移民局党组一班人来看他了。第一次见到“娘家人”,他没问客从何处来,竟有梦中亲!贺局长一行来不及就座,就和他一头钻进又闷又憋的鲜菇大棚里,蹲在垅间,和他拉家常、问困扰、谈收益、出点子!叮嘱要他紧跟市场需求、结合当地与自己的实际、探索出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新模式,在收入上要有大幅增长,这些话语让他信心倍增!

  娘家人的关爱是最美的语言!在西园菜市场,一位大家昵称“眼镜摊”卖平菇的摊主,他就是刘占魁的儿子。看到父亲眼睛里的异样,小刘便接过他父亲的话头对记者说,贺局长他们来了我家后,父亲就变了一个样。那几天后大早出去,晚上回家,说是在市里参加学习班,手里有事没事拿一本书在看。有一天,他回家还兴奋地说,没想到移民局还安排他上台讲授“平菇养殖技术”,与大家交流,这真是大年初一翻皇历,头一回。

  老皇历,就这样翻了过去。现在的刘占魁可以说是“日长飞絮轻,笑从双脸生”。他大棚里一个筒子的出菇量从3斤提高到了3斤半,大大超过了专家的预期;食用菌从5万多筒扩产到7万筒,年产量达到20多万斤,他现在可以说是笑得合不拢嘴。

  【二】

  【三】

  “移民二代”刘志,他站在珠晖区茶山坳镇力丰梨园里,正清理着梨花的各类辅养枝,他手中的剪刀赛白鹤如飞。“漫山遍野的梨花,好美!”这句游客对于梨花美的评语,有刘志的一份功劳。

  刘志,作为我市水库移民32万大军的一员,大源渡水库这个名字,只偶尔在自我介绍中才能出现。他已经把珠晖区堰头村牛栏塘组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较之原来的库区,他说自己现在的工作和居住环境已不可同日而语。在移民局及相关部门的精心统筹与协调下,他进入到力丰公司工作,年收入就有3万多元。他说,工作轻松,又离家近,家里有照顾,主业副业还两不误,何乐不为呢?小伙子说时,他的脸上写满了新一代移民户的幸福感!

  据陪同的珠晖区移民局同志介绍,在区、市二级移民局的帮扶下,刘志大力发展养殖种植业,自家几百株翠冠梨树挂果喜人,出栏的良种猪与黑山羊收入就有2万余元。而在市移民局的直接指导下,珠晖区9001名移民户像刘志一样脱贫致富、大步向前的比比皆是!

  为何把一则侧记称之为民声碟片呢?因为这是一张发自普通移民户内心声音,它纯粹,它真实,它是没有一丝杂质的原生态的腔音。倾听那些发自肺腑的言语,如品华阴老腔之味!似有一股泥土的芳香逸出!

  苍天在上,黄土在下!这些离乡的移民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舍小家为大家,可钦可佩!但他们心中一定会有万千乡愁在堆砌!清明时节,遥望着故乡的青山,中秋佳日,邀明月遥寄思念!但为何在异乡重新扎根的他们,又给我们唱出了如此纯质的CD呢?

  是因为有了市移民局坚定不移为他们排忧解难,保驾护航之因;是因为移民工作者矢志为民,为民想为民呼,千方百计为民富之故!从刘占魁老人在见到移民局长后,困扰他多年的心结迎刃而解;到移民培训基地的谢松林称“娘家人”为“罗汉松先生”而不生气;再到满脸自豪,满身冲劲的移民二代刘志,笔者看到了市移民局一班人他们是将“坚定不移”、“矢志不渝”这两句成语拧在一起产生了无穷大的力量!正是他们日积月累,不遗余力的拧结,为他们与移民户之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织成衡阳“移民版”的中国结!这样的结,既打消了移民户在移民之前的顾虑,又坚定了他们在新的家园努力拼搏、发家致富的信心!

  身怀责任,敢于担当!“罗汉松先生”的绰号从移民户口里叫出,令人有一种温暖!而市移民局领导班子因地制宜,巧耕“责任田”,为移民户大步向小康而不遗余力,这样的昵称,其实就是对他们工作最好的认同!

  坚定不移  矢志为民

  谢应龙

  高产平菇惹人爱

  大棚时蔬

  绿欲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一张发自移民户的“民声”CD
衡阳日报版面三A03一张发自移民户的“民声”CD 2016-04-26 2 2016年04月26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