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邓润青)4月21日,我市召开非遗保护工作会议。会议传达全省非遗保护工作会议精神,部署2016年工作,并举行了业务培训。
据了解,我市现有联合国公布的非遗保护名录1项,有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5项、省级11项、市级61项、县级216项;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4人、省级13人、市级45人、县级144人。
今年,我市将着力创新“互联网+非遗”宣传模式,拟于9月底前建立和完善市级非遗数字化建设;深化戏剧保护,打造湖南(衡阳)戏曲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启动3个国家级濒危戏剧师带徒项目,做好衡山县岳北山歌等省级传统戏剧非遗项目传承人抢救性记录保存工作。同时,以南岳旅游街区为平台,打造市非遗体验基地,举办非遗产品展示、展销和体验活动,推动非遗衍生品、非遗旅游产品合理开发、合理流通,引导传承群体创业创新;协调教育、税务、工商等部门建立引导机制,促进非遗项目“进校园、进演出、进市场”,组织开展非遗项目展示、展演活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