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注册制
3月1日不是改革启动起算点
2015年12月27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授权国务院在实施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中调整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有关规定的决定》,根据决定,实行注册制,具体实施方案由国务院作出规定,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决定自2016年3月1日施行,期限为两年。这是否意味着注册制将于3月1日起实施?特别是本周以来,市场还传出了注册制具体实施方案本月将落定的消息。
对此,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表示,这里讲的3月1日,是指全国人大授权决定两年施行期限的起算点,并不是注册制改革正式启动的起算点,改革实施的具体时间将在完成有关制度规则后另行提前公告。
邓舸强调,全国人大的授权决定,为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为此,需要国务院根据授权对注册制改革作出相关制度安排,出台相应的文件。证监会将根据国务院确定的制度安排,制定《股票公开发行注册管理办法》等相关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目前,证监会相关规章规则的起草工作正有序进行,待各方面条件成熟后,将按规定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邓舸透露,在注册制正式实施前,证监会将按照现行核准制的要求,继续做好股票发行审核工作。
与此同时,证监会还将做好发行审核工作向注册制过渡的预案,对发行审核工作作出合理安排,确保实现发行审核工作的平稳衔接。相关方案将及时向社会公布。
关键词 新股发行
证监会将合理安排新股发行
股票发行新规已经从2016年1月1日起实施,首批发行的公司也箭在弦上。针对新规下的第一批新股预计何时发行上市的疑问,邓舸在发布会上也给出了答案。
邓舸表示,新的规则发布后,已过会的首发公司需按新规则的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填补回报措施,履行董事会决议等公司内部决策程序,按新的信息披露要求修改补充招股说明书,履行会后事项程序。预计上述准备工作需要半个月左右的时间。新规下的股票发行启动时间取决于企业上述准备工作完成情况。证监会将根据市场和交易系统初期运行情况,按照有利于增强市场活力、维护市场稳定的原则,合理安排新股发行。
邓舸进一步表示,为缓解新规下新股发行对交易系统的压力,保证交易系统安全运行,初期新股发行将按各交易日均衡申购的原则安排,后期逐步进行调整。按照目前的做法,为明确市场预期,证监会仍将在企业新股发行核准后,通过证监会微博微信第一时间公布核准企业的家数和名单。
上交所发布
上市公司自愿披露纳入监管
新年伊始,上交所就出监管新政,将上市公司自愿披露纳入监管范畴。近期,上交所进一步采取综合监管措施,对上市公司自愿披露公司股价比较敏感的战略框架协议,强化了事中事后监管,先后通过信息披露监管问询,督促近10家公司发布补充公告,对未能及时补充披露的,对公司股票实施停牌处理。
上交所新闻发言人表示,上交所公司监管部之所以将战略框架协议这类自愿性信息披露纳入监管视野,主要有三方面的考虑。
首先,披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公告数据日益增加。据统计,2015年,沪市共有近300家上市公司披露战略框架协议类公告340余份,数量为2014年的3倍之多。伴随着上市公司经营和业务转型幅度持续提升,预计该类公告的数量将不断增加,在上市公司临时公告中占据较大比重。
此外,目前有七成战略合作协议涉及上市公司战略转型,对公司股价有一定的影响。以2014年和2015年两年披露的战略合作协议为例,在此类公告中,近七成涉及“互联网+”、“石墨烯概念”、“生物医药”、“无人机”等上市公司转型新领域和新模式。
同时,此类公告对股价的推动效应也比较明显。据统计,近七成涉及上市公司转型的战略合作协议披露之后,相关公司股价在3个交易日涨幅超过大盘5%。
第三,误导性陈述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容易引发股价非理性的炒作。上市公司在披露战略合作协议时,正面描述多风险提示少、笼统含糊多准确披露少、签订时披露多后续进展披露少等倾向比较明显。
个别公司甚至在明显不具备实施条件和业务准备的情况下,追逐市场热点,迎合市场炒作,在战略合作协议公告中进行夸大性、广告性、模糊性的描述和宣传,信息披露不准确、风险提示不充分的问题比较突出,带有通过信息披露维护和拉升股价的动机。
(据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