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市财政局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积极应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把学习和调研成果转化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举措,统筹抓好稳增长,调结构、促民生、强底线等各项工作,为衡阳大力实施“制造立市、文旅兴城”发展战略彰显更强的财政担当、贡献更多的财政力量。
以真抓实干创优,收入增长更趋稳定。市财政着眼推动高质量发展,对照真抓实干督查激励有关工作要求,主动创新思路,发扬优良作风,大力实施真抓实干创优行动。立足衡阳发展实际,始终把组织收入摆在首要位置,每月会同税务部门合理制定税收预期目标,分解下达征收部门,压实收入组织责任,确保收入应收尽收,不断提高收入质量。深入推进财源建设工程,依托财税综合信息平台,实施税费精诚共治专项行动,落实好《衡阳市税政精诚共治实施办法》《衡阳市财税综合信息平台数据共享管理办法》等系列文件,打造“税务+N”精诚共治应用场景,对成品油、建安房地产、平台经济等重点领域开展税收风险监管,财政收入实现稳定增长。1—8月份,全市地方收入、地方税收收入分别完成125.17亿元、82.02亿元,增幅分别高于市州平均水平2和3.47个百分点,其中地方税收规模排全省第3位。
以聚力中心化攻坚,产业发展更添活力。市财政深入贯彻市委十二届五次全会精神,持续发挥好财政职能作用。全面落实积极财政政策,助力实施“制造强市、文旅兴城”发展战略,围绕“一核两电三色四新”十大产业和14条产业链,推动项目提速增效,激发市场活力。围绕促进消费提质升级、推动投资稳步增长、扶持外贸创新发展、培育壮大产业动能、助力实体经济发展5个方面出台“稳增长22条”,提出50条“政策干货”,继续拿出真金白银、实质举措,及时兑现“免申即享”类惠企资金,发挥专项资金、产业基金、融资担保的引导撬动作用,支持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1—8月份全市制造业整体向好,完成税收33.42亿元,同比增长85.5%。
以改革效能提升,民生福祉更显暖心。市财政坚持人民至上、为人民服务,持续加大财政改革力度和政策倾斜,着力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使民生改善与经济发展相协调,与财力可相匹配。牢固树立“紧运行、紧平衡、紧日子”思想,积极开展“绩效管理提升年”“财政基础工作建设年”活动,提高财政资金配置效率和使用绩效。继续加快预算管理改革,压减一般性支出和非刚性、非重点项目支出,持续加大民生投入,确保民生支出稳定在70%左右,促进民生政策提标扩面,着力加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1—8月份,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91.91亿元,同比增长2.94%,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下降了13.02%,而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商业服务业支出分别增长了6.17%、16.8%、43.08%,并且随着改革力度加大,教育、社保、医疗卫生等政策性增支会越来越多。
以有效手段防范,债务风险更加可控。市财政坚持贯彻落实市委各项决策部署,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牢牢守住债务化解等底线,始终坚持“从三个严格控制”(从严格控制债务总量、严格控制融资成本、严格控制流动性风险),“坚持两个底线”(坚持不新增隐性债务、坚持不虚假化债),“设置一道防火墙”(通过界定职责边界,在财政和平台公司之间设立防火墙),不断规范市政府举债融资行为,实现平台资产倍增计划,加快存量债务化解,强化债务风险管控。积极向财政部争取再融资债券置换额度110.56亿元,大幅度降低我市融资成本,政府性债务风险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得到较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