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朱嘉林
疫情三年,无数白衣战士义无反顾,勇于担当,为打赢疫情防控总体战、阻击战倾洒了汗水,贡献了力量。
面对未知风险,他们逆行而上;面对重重困难,他们吃苦耐劳;面对感染患者,他们全心全意……作为衡阳市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衡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有很多与病毒斗争的医师,他们勇立疫情前沿“阵地”,厚厚的防护服是他们的“战袍”,脸上的勒痕是他们的“勋章”。今日,本报将镜头对准了该院三名曾经参与疫情阻击战的钢铁战士——吴文钦、陈红、唐琴,他们被评为2023年“衡阳好医生”,带您了解他们的故事。
吴文钦:同心战“疫”勇担当
新冠疫情三年,许许多多医务工作者英勇奋战在一线,衡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吴文钦就是其中一位。他担任衡阳市疫情防控医疗组组长,带领团队接管1个病区,为患者提供精准治疗。他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卓越的医疗技术,在抗疫一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吴文钦毕业于湖南中医药大学,目前是该院副主任医师。在长期的医学学习和实践中,吴文钦展现出了非凡的医术和卓越的医德。
2020年疫情初期,吴文钦毅然选择留在一线,主动投入到防控工作中。面对未知的疫情,他不畏困难和危险,毫不退缩地与病毒作战。在医院的隔离病房里,吴文钦每天面对着重症患者,冒着被感染的风险进行诊治。他时刻保持警惕,严格遵守防护规范,确保患者的安全。尽管工作压力巨大,但他始终保持坚韧的意志和高昂的斗志,不辞辛劳地奋斗在一线。
吴文钦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扎实的医学知识,能够凭借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全面的病情分析作出准确的诊断。一天,一名年轻女孩在多家医院救治,一直没有好转,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到市第三人民医院。面对复杂的病情,普通医生或许会束手无策。但吴文钦从病史、症状和体征等多方面进行综合判断,最终诊断为:广泛耐药结核病合并AIDS。吴文钦及时制定了科学、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救治。2年后,女孩重新回归社会时。她感慨万分地说道:“是吴文钦医生给了我重生的机会,他的医术和毅力是我永远的信仰。”
作为一名内科医生,吴文钦具备熟练的内镜操作技术,熟悉气管镜及胃镜的检查及镜下治疗,并能准确地应用于临床实践中,确保患者更安全更准确地得到诊治。
吴文钦常说:“患者不容易,能帮一点是一点,医生不但要治好病也要帮患者调整好心态。”在隔离病房里,一名高龄老人得知自己感染新冠病毒,心灰意冷,高热及夜间不停的咳嗽让患者心神疲惫,对疾病的未知更是让患者产生了恐惧心理。吴文钦重视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给予温暖的陪伴,不仅用药物治愈了他的病痛,更是从心灵上给予了老人极大的勇气和支持。出院时,老人感激地说:“你是我见过的好医生,你的善良和关怀让我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
疫情三年,吴文钦说过最多的话就是“疫情无情,人有情”,通过对患者沟通和倾听,他鼓励患者积极参与治疗,共同应对心理困扰和压力,帮助患者理解疾病和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陈红:坚守“疫”线展风采
2011年,陈红从湖南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后,进入衡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工作,目前是该院结核四科主治医师。
从医10余年来,陈红任劳任怨,关心患者。为了节约患者的医疗费用,她从不开大处方、不开多余检查单,合理控制医疗费用、合理用药,得到患者的一致好评。她用坚守和付出服务着每一位患者,以爱心、真心和关心为患者抚去病痛,用精心、细心和责任心提升服务水平,以这份执着、热情治愈了许许多多结核病患者。
“结核病是一种慢性病,治疗疗程长,大多数病人治疗失败都是因为依从性不好、不规律治疗。”为了更好地服务患者,陈红在十几年的工作经验中养成了一种习惯:给出院患者留下自己的私人电话,以便患者有不舒服时及时反馈咨询及处理,也可以及时督促患者按时来医院复查。
医院经常收治没有陪护的病重患者,陈红就常身兼医生及陪护两职,帮患者买饭打水,护送患者做检查。陈红曾收治一名常宁的患者,该患者是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儿子在外地打工,无法来院照顾老人,陈红为患者制定科学治疗方案的同时,也为患者制定了营养支持治疗、功能锻炼的方案,陈红每天给患者买饭打菜,还在查房后扶着患者锻炼,通过陈红的不懈努力,患者恢复了健康,患者家属为此不顾路途遥远,热泪盈眶地为陈红送来了锦旗。
在新冠疫情发生之初,陈红主动请战参加抗疫工作。2022年11月,她临危受命进入隔离病房参加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的救治,并担任隔离一区组长。那段时间,陈红的丈夫在县区上班,无法照顾家里,但陈红仍然以工作为重,将两个年幼的儿子托付给年迈的父母后,便跟队员们奋战在疫情一线,每天接诊大量确诊患者。那段时间,她整整一个多月未回家。
2022年12月,陈红再次转战医院雨母院区,专门收治新冠病毒感染患者,她仅用半天时间整理科室,随后立即投入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战斗中。陈红以身作则,全身心扑在科室工作上,每天仔细查房,严格根据新冠肺炎的诊疗指南进行诊疗,挽救了一个个“白肺”患者的生命,所管病人全部好转出院。
唐琴:迎难而上的巾帼力量
2009年,唐琴毕业于南华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同年来到市第三人民医院,先后在结核科、急性传染病科及肝病科工作。从事肝病、结核病及急性传染病防治工作14年。
作为传染病防治医院的医师,唐琴不畏风险,敢于奉献,先后参与禽流感、手足口病及新冠肺炎疫情防治工作;作为临床一线工作人员,她关心、体贴、同情患者,除开展临床救治外,还尽力为患者节省开支,提供生活上的帮助。作为一名心怀大爱的医生,她多次为患者捐款捐物,得到患者及家属的高度评价。
唐琴对各类肝病防治有独到的见解,擅长各类肝病的诊治,如病毒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肝、药物性肝损伤、酒精性肝病等。擅长肝硬化各类并发症、急慢性肝衰竭、肝脏肿瘤性疾病的诊治。在科室开展新技术新业务中发挥重要作用,如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人工肝治疗、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术、经导管部分脾动脉栓塞术等。
工作之余,唐琴将学习与工作有机结合,通过书籍、网络多种方式来不断巩固旧知识、学习新知识、掌握肝病防治领域的前沿知识,并于2019年在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进修学习。
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时,唐琴第一时间加入医院发热门诊这个具有传染高风险的岗位。每天,唐琴都会接诊大量发热患者,最忙碌时,她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连续工作10余小时。即使身上已经被汗水湿透了,但她仍旧坚持严格把关,认真筛查,联系会诊,筑起抗击新冠疫情的第一道防线。
进入隔离病区的患者大多紧张焦虑,唐琴会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缓解患者的焦虑,必要时联系心理医生进行远程指导。她坚持每天收集患者舌像资料,制定症状量表,为衡阳市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提供临床依据,积极参与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的科学研究,在衡阳率先为新冠肺炎核酸复阳患者制定抗病毒治疗方案。为了不因疫情影响耽误肝病患者的日常诊疗,整个疫情期间,唐琴不间断地通过微信群、公众号为肝病患者提供健康咨询、开展网上治疗。
在疫情防控面前,唐琴选择了责任和担当,为患者生命安全保驾护航。唐琴的丈夫在外地工作,疫情防控期间亦不能归家,孩子只能留给年迈的爷爷奶奶照顾。刚进入隔离病房工作不久,唐琴的女儿就因上呼吸道感染,高烧数日不退,每次利用休息时间与女儿视频,看到女儿因高烧胀红的小脸,听着女儿恹恹的撒娇声,她的内心都是揪痛的。但是她说:“我是一名医务人员,救死扶伤是我的职责,希望疫情尽早结束,让大家能够安心和家人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