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心理健康撑起一片“晴天” ——记“衡阳好医生”、衡阳市第二人民医院主任医师陈卉 2023年08月18日  

  ■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朱嘉林

  她是有耐心的倾听者,轻柔的声音让患者放下戒备,向她倾诉衷肠;她是会开导人的暖心者,面对患者的忧愁、焦虑,她总是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她是受儿童青少年信任的守护者,牵头建立了衡阳市儿童青少年心理卫生中心,给予儿童青少年一个安心的避风港……

  她就是陈卉,衡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童青少年心理学学科带头人、精神科主任医师、心理治疗师,擅长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及心理行为诊治。今年,她被评为“衡阳好医生”。


  学科建设的“开拓者”


  工作20多年来,陈卉一直扎根在心理健康治疗的临床一线,在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的诊治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是湖南省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委员会委员。

  心理疾病诊治,在外人看来是一份轻松的职业:既不需要像外科医生一样顶着压力操刀手术,也不需要像内科医生一样具备丰富扎实的病理专业知识。然而,面对抑郁症、焦虑症、恐惧症等精神障碍患者,医护时常难以与其沟通,这份工作其实十分有难度,必须要设身处地为其着想、耐心共情地与其沟通,才能真正走进患者的内心。

  陈卉坚守在心理精神卫生事业上,一干就是20多年,坚持用情感温暖患者,以专业守护健康,为成千上万儿童青少年患者疏导精神心理问题,也为保障全市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贡献了力量。2018年,陈卉率先开创了衡阳市第一个儿童青少年心理门诊,2020年,创建湖南省地级市首个儿童青少年心理科住院部。

  2015年,陈卉被医院委以重任:开创儿童青少年心理科。当时,陈卉虽然对新设立的学科充满着担忧,但她仍旧咬牙承担下这个充满挑战的任务。

  为了做好儿童青少年心理科的建设,陈卉沉下心来,一步一个脚印去开拓。2015年至2018年,她的足迹遍布衡阳各个县市区的中小学,为2000余位老师做心理咨询师资质培训,培养了近700名具有心理咨询师资质的老师,满足了全市教育系统学生与心理老师1000∶1的占比。陈卉经常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去开展培训,一年365天,几乎天天都在工作中度过。

  在陈卉的带领下,2018年,儿童青少年心理医护团队已达6人。此时,该科设立了门诊,陈卉坚持每周二、周五坐诊,年门诊量达1000余人次,填写了我市精神卫生新学科的空白。

  治疗对象从成年人拓展到儿童青少年。治疗疾病从仅关注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的重性精神疾病诊治,拓展到学生焦虑、非自杀性自伤、失眠、强迫等轻型心理行为问题。治疗方法从单一的药物治疗,拓展到心理治疗、物理治疗及康复治疗;服务范围从本地拓展到邵阳、郴州、永州等地……陈卉的努力和付出,赢得了社会一致好评,常常有慕名而来的求诊者。


  儿童青少年的“心灵卫士”


  多年的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经验,让陈卉善于立足儿童青少年的角度思考问题,更能为这一群体发声,她曾多次接受省市媒体采访,以“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等为主题,宣讲儿童青少年存在的抑郁、网络游戏障碍等常见心理问题的识别和干预,提高心理健康知识知晓率,呼吁广大群众提高重视度。

  15岁女孩乐乐(化名)是陈卉接诊过的一名患者。乐乐在小学和初中时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是家长眼中的乖孩子。但自从上了高中以后,她经常情绪烦躁、易怒,常跟父母顶嘴,对待学习消极懈怠,不做作业,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显著下降。家长认为孩子可能是青春期的叛逆,便没当回事。

  直到今年年初,乐乐手臂上出现了一道道血痕,问其原因,原来是乐乐自己拿美工刀划伤的,家长这才意识到乐乐的心理可能出现了问题。随后,在家长陪伴下,乐乐来到衡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经过一系列检查确诊为抑郁症,此前烦躁、易怒情绪、注意力不集中都是由心理疾病引发的。

  陈卉说,像乐乐这样患抑郁症的中学生不在少数。除了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抽动障碍、孤独症、学习困难障碍、游戏成瘾等心理问题也困扰着青少年,甚至出现了像乐乐这样的自残病例。也正因为此,她心系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全力以赴做好他们的健康诊疗工作。

  “5+2”“白加黑”……连轴转是陈卉的工作常态,但她还是会在工作之余,利用到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机开展宣讲工作。她聚焦学生的焦虑、失眠、强迫等心理行为问题,通过健康知识的宣讲,指导学生如何释放情绪、纾解压力。从心理治疗、物理治疗和康复治疗,帮助学生们正确认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获得了学校师生的一致好评。

  为了更好地做好儿童青少年健康体系建设,陈卉率先开展党建“红”引领医校“心”合作项目,与衡阳师范学院、湖南工学院、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等在衡九所高校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暨危机干预指导站;与衡阳市铁一中学、船山实验小学等学校建立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指导基地。通过医校合作,建立绿色通道,大力整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精神卫生领域资源力量,进一步科学指导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一步畅通学生精神心理问题诊疗工作。


  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播者”


  抱着一份责任和一份热爱。工作中,陈卉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常加班加点,勤于学习,刻苦钻研,乐于奉献。她重视临床科研,2022年,全力开展“罗舒达治疗中国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上市后重点监测”项目,全院完成30例次,提高科研项目临床诊疗评估能力。

  疫情期间,许多市民出现了恐慌、焦躁、抑郁等心理疾病,为此,陈卉深入多家医院开展了数十场与心理健康相关的线下宣讲。“先放松,做一个深呼吸,舌尖抵住上颚,感受呼吸变慢变长……”陈卉录制了科普视频,开设了线上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的直播,通过线上互动、线上沟通等直观的方式,解决了疫情期间市民的心理问题,也让无助的群众享受到了党和政府送来的贴心服务,感受到了社会给予的关爱和温度。此外,陈卉还是湖南省心理援助志愿者,她的手机24小时开机,倾听老百姓的心理咨询,在倾听和理解的同时,陈卉会给予分析和引导,让他们的情绪得以缓解。

  为帮助儿童青少年度过心理困境,市第二人民医院邀请南华大学、衡阳师范学院、湖南工学院、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衡阳市心理咨询协会、衡阳市心益缘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等单位的心理专家,组建专业突击团队,陈卉就是其中的一员,她多次去到这些学校,对学生们开展紧急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高风险、高压力,一线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是陈卉最担心的,她多次来到新冠疫情定点医疗机构——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为一线隔离医务人员开展题为“灾后心理危机干预”“寻找生活意义感  活出生活幸福感”讲座,让医护人员在危机中寻找契机。

  “拥抱情绪、释放压力”“精神卫生法在大学中的应用”“中小学常见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应对”……疫情期间,陈卉通过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开展科普宣传,受众达3万余人次。

  2022年8月,陈卉担任衡阳市精神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主任,她立即组织召开衡阳市精神医学质量控制培训会,组织修订衡阳市精神障碍诊疗手册,将全市精神卫生医疗质量控制工作做精、做强、做实,努力提升全市各级各类精神卫生医疗机构服务水平,促进精神专业医疗质量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同质化管理。

  “如果人人都懂点情绪疏导的方法,帮助身边人释放压力 ,那么我们心态将更健康,我们的社会也将更和谐。”对于今后的工作,陈卉表示,她将加强精神疾病防治体系和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建设,做好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夯实重点学科建设及信息化建设,提高心理健康疾病科研能力。同时,一如既往做好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播者”,更好地为全市精神疾病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