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年来,全市税务系统把减税降费作为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重要体现,把政策“及时雨”下到企业和千家万户。今年,税务系统将聚焦打好“发展六仗”、围绕全市“一核两电三色四新”十大主导产业,加强税源培育,助力衡阳经济跑出“加速度”。本报联合市税务局开设“税惠千万家 共建现代化”专栏,聚焦各县市区税务局、各科室推出的好做法、新尝试,直击纳税人、缴费人的涉税涉费难题,讲清楚税惠千万家的过程及效果,以飨读者。
舌尖上的“税收味道” 2023年06月06日  

石鼓区税务干部为君玲食品送去“石惠办”宣传手册。 ■徐伟 摄

  ■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建新

  杨裕兴的手工面、南北特的酥薄月、君玲食品的元宵……石鼓区的“老字号”食品真不少。在服务企业促发展的大背景下,税务部门对“老字号”企业是如何有效对接需求、优化办税服务的?近日,记者采访石鼓区4家老品牌企业相关负责人。他们表示,“老字号”的发展离不开税收政策的悉心支持,衡阳人舌尖上的美食充满减税降费味道。


  杨裕兴的面传承百年

  企业希望多纳税多作贡献


  位于人民路32号的面神杨裕兴店,是衡阳最早的“老字号”。上世纪八十年代,杨裕兴生意兴旺,来吃面的人,都排到了马路上,许多人站着就把面吃完了。1999年,国内贸易部授予杨裕兴“中华老字号”企业,在国字号品牌加持下,杨裕兴生意长虹,正常纳税自不在话下。后来,因股权纠纷,杨裕兴先后陷入工厂停工、总店被逼停的困境,开始下欠印花税、房产税。

  “税务部门给我们按特困企业减免了50多万元的税款。”如今在店里负责餐饮事宜的76岁老人熊军兴回忆道,那是税务人给奄奄一息的杨裕兴带来的温暖之光,足以点燃重生的希望。

  此后,杨裕兴将设在衡南县的工厂卖掉,因为这笔超过500万元资金的流入,税务系统自动将其调整为一般纳税人。石鼓区税务部门看到系统提示后,赶紧向上级部门作出相应说明,保住其小规模纳税人资格,享受起征点以下税收优惠。

  2019年,杨裕兴在旧址重新开张,生意不及从前,再后来遇上疫情,也是惨淡经营。石鼓区税务局潇湘税务所工作人员多次上门,为其送上最新税收政策,助其享受“六税两费”的减征、增值税全免等税收红利。

  “起起落落这些年,我们在税务部门的支持下挺过来了。现在,我们的元气恢复了,我们愿意多纳税作贡献。我们深知纳税不仅是好了国家,更是好了我们自己。”财务人员朱贵荣说,如今,店里的生意节节拔高,营业额有近10万元一个月。她期待,我市唯一的“中华老字号”能焕发新生机、涌现新活力。


  酥薄月香飘海外

  传统食品逐步走上创新之路


  对于许多老衡阳人而言,中秋节的味道就是酥薄月的味道。因此,衡阳市南北特食品有限公司的酥薄月就像“皇帝的女儿——不愁嫁”。据透露,久负“湖南老字号”盛名的南北特食品招牌产品——石鼓牌酥薄月近年来名扬天下,每年还销往海外。对于一些旅居异国的衡阳人,这里的熟食和糕点承载着家乡的味道,堪称国货精品。相较于兴盛时期,南北特食品现在也经历着市场萎缩。尤其近三年,这里盛产的却又不是必须品的传统糕点似乎正在被遗忘。

  “这些年来企业所得税税率降低对南北特食品影响比较明显。”该公司财务人员尹娟介绍,从10%调到5%再调到2.5%,传递的是税务部门对小微企业的关怀。此外,扩大阶段性缓缴社会保险费的适用行业至农副食品加工业,对公司稳定企业生产经营和保障就业也起了积极作用。

  老字号企业有句老话:老字号,无创新不发展。老字号的优势在于“老”,出路在于创新。“后起之秀”君玲食品一直在探索如何走出新路子。这家志在打造让天下分享衡阳味的企业,梁阿团夫妇摸爬滚打几十年了,主打生产售卖传统佳节产品——元宵、粽子、月饼,平时也产甜酒、面条等。凭着祖传手艺,这里制作的元宵每年要用掉30吨粳米,卖时供不应求。目前,老梁正准备将元宵制作技艺申请非遗项目。

  近年来,君玲食品积极“加盟”抖音带货,又筹备打造传统食品体验馆。梁阿团认为,不断创新的背后,有税收的支持。得益于A级纳税人这块金字招牌,君玲食品通过银税互动贷款200多万元。有了这笔贷款,他找到了新的合作伙伴,共同投入到二期厂房开拓新领域。

  “只有在税务部门的指导下,我们才知道如何用好用活各项税收政策,在发展中不踩红线,做起来也更有信心。”梁阿团言语中带有激动。

  (下转第六版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