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日报讯(全媒体记者 许珂)近日,湖南省河长办2023年第3期《河长制工作简报》以《衡阳市:首创小微河流清淤疏浚 全面畅通河湖“毛细血管”》为题,推介衡阳小微河流清淤疏浚工作经验。
我市小微河流数量众多,共有483条集雨面积小于200平方公里的小微河流,总长5200余公里,占全市河流总数量的93.78%,是农业灌溉的重要供水系统。
2021年,全市召开千余次“屋场+河长制”恳谈会,收集河流问题4219个,其中反映小微河流淤塞不通、水质差的问题达65%。为解决好人民群众这一急难愁盼问题,同年,市政府将小微河流清淤疏浚纳入重要民生实事,计划用五年时间,每年实施1000公里小微河流清淤疏浚。
截至目前,全市统筹各类涉农资金逾7000万元,吸引民间筹工筹劳、社会资金参与累计超过3亿元,累计完成河道清淤2200余公里,河道的行洪功能、生态功能得到有效恢复。特别是在2022年极端干旱的情形下,通过疏浚小微河道打通粮食生产抗旱保灌的“最后一公里”,全市夏粮产量同比增长1.7%、早稻产量同比增长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