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面十四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0年11月18日 星期三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糖尿病 离年轻人越来越近

  刚刚过去的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近年来,我国糖尿病发病群体年轻化趋势明显。今年4月,由中国医科大学、郑州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单位合作发表在《英国医学杂志》上的一组调研结果显示,目前在我国,18至29岁人群中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已达2%,30至39岁人群达6.3%。更醒目的是,国际糖尿病联盟2019年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糖尿病患者数量已经超过1亿人,居世界第一。

  A 医院频现“小糖人”

  糖尿病离你我并不远

  天津医科大学代谢病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张秋梅发现,现在来门诊看糖尿病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了。20世纪90年代的时候,门诊里出现40岁左右的糖尿病患者都很少见,大都在50岁以上,现在隔三岔五就会出现的年轻患者,让她感到很担忧。

  “许多年轻患者根本不知道自己得了糖尿病,大部分都是在单位组织体检时发现的。”张秋梅说。

  26岁的天津白领刘丽(化名)就是一个例子,今年4月,在公司组织的体检中发现空腹血糖指数严重超标,她来到天津医科大学代谢病医院进一步检查后,确诊患了糖尿病。

  回想起确诊糖尿病的原因,刘丽坦言,自己平时很喜欢喝汤,主食米饭等也吃得很多,再加上不规律的生活习惯,“我和我丈夫工作都很忙,基本上每天晚上十一点多都要吃夜宵,然后忙到后半夜。”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江霞也有同感。近年来,来科室就诊的除了年轻患者外,“小糖人”的数量也明显增多。“十多年前,确诊糖尿病的孩子基本都是1型糖尿病,现在确诊2型的孩子也逐渐多了起来。”

  7岁的小鹏(化名)是江霞印象很深的一名糖尿病患者,一年多以前,小鹏的父亲因糖尿病住院,江霞在查房时注意到了正在探望的小鹏,胖胖的,“一看就超重了”。她和小鹏的父亲说,孩子太胖了,还有糖尿病家族病史,得赶紧给孩子进行减重干预,不然就晚了。小鹏的父亲告诉江霞,小鹏血糖一直挺高,2型糖尿病已经确诊了。

  B 嗜甜、熬夜……糖尿病

  患病潜在威胁你“中招”了吗?

  目前糖尿病主要分为4种类型,分别是1型、2型、妊娠和特殊类型糖尿病。其中1型糖尿病患者比例仅占5%至10%,2型占90%左右。

  “1型和2型虽然都是糖尿病的一种,但成因是不同的。简单来说,1型糖尿病通常是基于人体感染后产生的自身免疫损伤,胰腺中分泌胰岛素的β细胞受损,人体无法分泌胰岛素,进而引发糖尿病,多发生于20岁以下的人群。2型糖尿病的成因是胰岛素抵抗,主要和日常饮食、生活环境等有关,高发于超重或出现腹型肥胖人群,出现胰岛素抵抗的患者,每代谢一个葡萄糖会比正常人多分泌一部分胰岛素,胰腺处于长期‘加班’的状态下,时间久了,功能就会下降。”张秋梅说。

  那么,年轻人每日摄入添加糖过量有多容易呢?以常常出现在年轻人手中的奶茶为例,据上海市消保委组织的一次针对现制现售奶茶比较试验数据显示,27件标称正常加糖的奶茶平均含糖量在每杯33克左右,大致相当于7块普通方糖的重量。仅一杯奶茶的含糖量,就高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每日添加糖摄入量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的建议。

  此外,熬夜也成了年轻人糖尿病高发的原因之一。年轻人在以“喝最浓的茶,熬最长的夜”自我调侃的同时,糖尿病也悄悄找上门来。以1型糖尿病为例,除了遗传因素外,长久熬夜造成的免疫力下降提高了人体感染病毒的概率,进而增加了1型糖尿病发生的可能。

  C  少吃零食多睡觉

  健康生活才能对糖尿病说“不”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版)》提出,18岁以上人群中,具有如年龄超过40岁,超重、肥胖,一级亲属中有2型糖尿病家族病史、血压血脂异常等一种情况及以上的,可被定义成为糖尿病高危人群,需要进行糖尿病筛查、自我管理和健康干预等手段。张秋梅认为,糖尿病年轻化的高发,呼唤的是全社会力量在宣传科普方面的共同努力,从预防到治疗全面着力。

  江霞坦言,在糖尿病的防治上,除了少吃甜食多运动等自我管理以外,还要关注的是,我国目前尚有大量处于糖尿病前期的群体,主要指空腹血糖数值在6.1mmol/L至7.0mmol/L之间,餐后2小时血糖在7.8mmol/L至11.1mmol/L之间的人群。“糖尿病前期通常是可逆的,通过控制饮食、多加锻炼等方式,能够让血糖恢复到正常状态。如果不加注意,甚至不知道自己处于糖尿病前期的阶段,继续以往的生活和饮食习惯,血糖持续升高发展成为糖尿病后,将终生无法痊愈。”

  张秋梅还指出,由于二胎政策的放开,二胎妈妈患上妊娠糖尿病的病例也不在少数,提示孕期妇女在怀孕期间,也要注意不要饮食过量,还需要适量运动。“目前医学界认为新生儿体重超过8斤,母亲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较高,而且在孕期,如果孕妇体重增加过多,妊娠糖尿病的患病风险也会增加。”

  专家还提示,如果年轻人在生活中有口干、饮多尿多、四肢乏力等情况,有可能是糖尿病前期的症状,如有条件,应进行血糖自测或及时到医院就诊。

  相关链接

  出现“三多一少”才是糖尿病? 专家:高危人群应尽早筛查

  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是多尿、多饮、多食、体重下降。许多人认为,只有出现“三多一少”才是得了糖尿病。专家表示,糖尿病的表现多种多样,不是所有的糖尿病患者都会表现出典型症状。有糖尿病家族史、生活压力大、多食、肥胖、缺乏体力活动者等高危人群,患病的可能性更大,建议尽早到医院检查血糖,确诊或排除糖尿病。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专家、主任医师李秀丽表示,目前,我国有相当一部分人群处于糖尿病前期,如能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早治疗,可以有效避免或延缓糖尿病前期向糖尿病的转变。

  李秀丽说,有年龄大于40岁、超重与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经常久坐、糖尿病家族史、妊娠糖尿病史、巨大儿生育史等因素之一的人,即为糖尿病的高危人群,要警惕糖尿病的到来,及早进行糖尿病筛查和健康干预。她建议,健康人群从40岁开始每年检测1次空腹血糖,糖尿病前期人群每半年检测1次空腹血糖或餐后2小时血糖。同时,要在一般人群中开展健康教育、提倡健康生活方式,提高人群对糖尿病的防治意识。

  李秀丽表示,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虽不能治愈,但通过饮食控制、合理运动、血糖监测、药物治疗和健康教育等措施,可以平稳控制病情,延缓并发症,糖尿病患者可同正常人一样享受生活。 

  据新华社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糖尿病 离年轻人越来越近
七个放松动作 可解压
银杏果非保健品 食用不当会中毒
衡阳晚报版面十四A14糖尿病 离年轻人越来越近 2020-11-18 2 2020年11月18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