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面十一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计划本月下旬择机发射~~~
联合国贸发会议指出:~~~
~~~届时,“双星拱月”呈现一张“歪着嘴”的笑脸
2020年11月18日 星期三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计划本月下旬择机发射
嫦娥五号
长征五号遥五和嫦娥五号垂直转运至发射区,将实施月球采样返回任务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11月17日,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和嫦娥五号探测器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完成技术区总装测试工作后,垂直转运至发射区,计划于11月下旬择机实施发射。

  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于9月下旬由远望运输船队安全运抵海南文昌清澜港,并通过公路运输方式分段运送至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此后,火箭按照测试发射流程,陆续完成了总装、测试等各项准备工作。

  11月17日上午,活动发射平台驶出发射场垂直测试厂房,平稳行驶约2小时后,将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安全转运至发射场一号发射工位。后续,在完成火箭功能检查和联合测试等工作并确认最终状态后,火箭将加注推进剂,按程序实施发射。

  此次任务是长征五号系列运载火箭第二次应用性发射,此前已成功发射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

  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是中国探月工程第六次任务,计划实现月面自动采样返回,助力深化月球成因和演化历史等科学研究,是我国航天领域迄今最复杂、难度最大的任务之一。

  “‘胖五’就像我们的家人一样”

  今年“十一”恰逢国庆和中秋两个节日,地上的人们忙赏月,而天上的月亮也正等待着中国探测器的再次造访。“十一”期间,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我国计划年底前发射的嫦娥五号探测器已经进入发射场准备阶段,正在同执行此次发射任务的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一起,进行发射前的总装和测试。

  有这样一群航天人,为了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目标中“回”的关键一步,正在为实现嫦娥五号任务的“探月梦想”奔跑向前。这个假期,他们当中的许多人都没能和家人团聚,一直坚守在工作岗位。

  作为火箭系统的“01指挥”,来自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总体部的黄兵是对火箭最熟悉和了解的人之一。不管是整流罩转运还是火箭厂房测试,他总要在现场陪着这位“胖五兄弟”一起,走完每一步。

  在发射场里,记者第一次见到他时,这个爱跑步的航天专家就像一名战士,不顾海南的高温和热浪,丝毫不敢落下脚步,紧跟在火箭身后,小心翼翼地守护着。

  “对于执行这次发射任务的长征五号运载火箭而言,从立项之初就是用于将嫦娥五号探测器发射到月球上去。”黄兵说。

  “长征五号火箭就像我们的家人一样。”黄兵坦言,经历过长征五号第二次发射的失败,再到第三次发射的成功,我们整个团队对火箭的认识都在提升,整个系统也越来越成熟。通过后续的几次发射,包括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的成功首飞和“天问一号”的成功发射,我们现在对“胖五”更加充满信心。

  嫦娥五号有望实现四个“首次”

  “运载火箭的能力有多大,中国航天的舞台就有多大。”黄兵告诉记者,不仅是用于嫦娥五号探测器的发射,长征五号作为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的代表型号,从诞生起就瞄准着更广阔的宇宙,它的肩上还将承担起中国航天执行更多重大任务的使命。

  按照计划,嫦娥五号有望实现中国航天史上的四个“首次”:首次在月球表面自动采样,首次从月面起飞,首次在38万公里外的月球轨道上进行无人交会对接,首次带着月壤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

  其中,如何在月球表面自动采样,是摆在中国航天人面前的一道难题。放眼世界,美国是通过载人登月的方式,从月球表面人工采样带回地球,而中国要实现的则是在月球表面通过探测器自主完成月壤的采集。

  “我们整个团队从十年前就开始预研,攻关各种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为的就是能把月壤成功带回来。”此时此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嫦娥五号探测器钻取子系统技术负责人王国欣和同事们仍在坚守,一次又一次地面试验,为的都是能够最终通过月球上的考验。

  “干航天就得有跑长跑的劲儿”

  这个假期,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嫦娥五号探测器副总指挥张玉花依旧很忙。她是嫦娥五号探测器研制的主要负责人之一,也是正在月背探索的“玉兔二号”月球车的主要负责人,更是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的副总指挥,常常要奔波往返于北京、上海、文昌等多地。

  “整个嫦娥五号任务预计持续23天左右,要把月面采样、月表起飞、月球轨道交会对接和样品转移这一系列高难度动作像一部太空大片一样一气呵成,背后的难度和挑战可想而知。”张玉花说。

  “航天是人类不断向外探索的领域,我们要去的往往是原来还没到过的远方,所以代表了一种探索精神、创新精神,也代表着英雄情结。”张玉花说,自己此生能有幸从事航天,每一次仰望星空都能看到自己的付出和心血,这种经历无与伦比。

  在张玉花眼中,深空探测和月球探测本身就十分有价值,探索的过程就意味着人类好奇心的驱动和科技的进步。她说:“干航天就得有跑长跑的劲儿,这个周期很长,每一秒都得咬着牙不能停。”

  对张玉花和嫦娥五号探测器试验队队员们以及所有为中国探月事业而坚守奉献的航天人来说,新的长跑正在开始,嫦娥五号蓄势待发。

  ■相关新闻

  “天问一号”探测器

  飞行里程突破3亿千米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截至2020年11月17日凌晨,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已在轨飞行116天,飞行里程突破3亿千米,距离地球约6380万千米。探测器姿态稳定,能源平衡,部分分系统完成自检,各系统工作正常。

  在轨飞行期间,“天问一号”已经完成三次中途修正和一次深空机动等飞控工作。11月初,着陆巡视器进入舱和火星车的多个分系统完成首次在轨自检,结果正常。

  据介绍,“天问一号”计划于2021年2月到达火星,实施火星捕获,2021年5月择机实施降轨,着陆巡视器与环绕器分离,软着陆火星表面,火星车驶离着陆平台,开展巡视探测等工作。

  综合新华社、中新网消息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嫦娥五号
RCEP 将大大推动 区域外资增长
本周四 有个趣味天象 可以看
衡阳晚报版面十一A11嫦娥五号 2020-11-18 2 2020年11月18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