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全
搁笔掩卷,思绪万千。历时半年有余的焚膏继晷,苦耕不辍,终于将报告文学《回望印山》一书交稿。我如同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的孕妇,一阵阵辛苦与疼痛之后,换来的是无比的喜悦与兴奋。此番写作虽算不上“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但于我而言是心之所系,义之所至,却是一种情结,一个夙愿!我与吴老几十年的师生之谊深植心田,永远值得珍惜。
关于吴国威先生与中国印山的故事乃至其艺术人生的成就,正如他家门前那条蜿蜒曲折的宜水河日夜流淌,滔滔不绝,说不完,也写不尽。
天涯海角有尽处,只有师恩无穷期。
原衡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阳新丽同志在印山调研时,曾对陪同的常宁市领导说过:对于吴国威同志可以写传记,甚至是拍电影、拍电视剧,怎么宣传也不过分。
在市文联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市委、市政府一份汇报材料中写着:宣传“中国印山”不是宣传吴国威一个人,而是宣传常宁,宣传湖南,宣传中国。是因为吴国威在传承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文明,打造“中国·天下印山”,光大摩崖石刻艺术,再现中华古鉴印章文化的第三次辉煌,岩背岭上的每一枚古印章都是活着的传承,堪称中华一绝!
回望印山,铭记过往,致敬吴老!
在采访中笔者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吴国威就是一个“傻子”!我曾搁笔掩卷沉思,带着众人的评说与诸多的疑问,再一次走近我敬重的吴国威老师,去聆听,去阅读,去体验,去感悟,去接受一次一次的洗礼,充实与补课,补上曾在他身边多少年尚未学得的东西——“傻子精神”!
2003年初夏,吴国威已过退休年龄三年有余,按理他应在家安度晚年,享受天伦之乐。然而,他却“老夫聊发少年狂”,萌发起打造“中国印山”的梦想!从追梦、筑梦到圆梦,呕心沥血,苦心经营,艰苦奋斗达15年之久,直至 2015年才走下印山。
他不负人民,不负时代;他坚守初心,勇担使命。
关于《回望印山》一书的写作,我只是一名记录者。
我曾几次在常宁庙前岩背岭上,踽步凝望,托腮沉思:5700多枚古印章镶嵌在满山的岩石上,如一张张鲜活的古代人物的面孔呈现于世,穿越历史的时空与前人对话,意念交流,真可谓是:一山留下千秋印,又见明月照古今!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与力量在,支撑着吴国威完成了又一个伟大的创举?!
笔者带着一种仰慕和敬意,徜徉印山之中,就像在漫山田野里一个辛勤的拾穗者,躬身践行,将吴老这一创举中的每一个时段、每一件事迹以及他团队的每一个成员精彩感人的故事拾起来,一一呈现,与他们一起体验与感受打造“中国印山”栉风沐雨、筚路蓝缕的心路历程。
同时,一起分享着他们事业成功的欢欣。在分享之余,深深地感受到吴国威一个耄耋老人为何如此用心、用情、甚至是用生命在打造“中国印山”,答案就在他夫人帅淑姬的话里:“印山就是他的命!” 这正是对吴老那种崇高的“傻子精神”的一种完美的诠释与清晰的注脚!
这也是笔者一直苦思冥想所寻找的答案 !
其实,在岩背岭山上的所见所闻,无论是吴国威和以尹伯刚、杨泽强、雷和平、刘国华、滕江虹、阳传国、张双胜等为代表的团队及参与建设者们,还是曾大力支持和帮助过印山创建的政府各层级、各部门的领导、专家与社会各界人士,他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动人而精彩的故事,都是一首美妙和壮丽的诗歌!
一座石山,见证一个耄耋老人所创造的奇迹!
一个时代,见证一个艺术家给未来和历史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梦想、追求和事业的辉煌!
大千世界,气象万千。或许没有哪座山能像“中国天下印山”这般既厚重、广博又生动、凝练,承载了如此多的荣光与梦想。
文明的传承,精神的弘扬,这个“接力棒”是要靠一代一代人艰苦的努力传递下去,才生生不息,源远流长。
通过艰苦努力,昔日的印山更是焕然一新,惊艳于世。“中国印山”已成功申报国家AAAA景区;“天下第一印”成功申请吉尼斯记录;牵手“西泠印社”助推印文化产业发展;申报国家级“印文化科普教育基地”等工作正在进行中,实现“两个中心”的宏大目标指日可待。
如今的“中国印山”正张开双臂以全新的面貌迎接四方游客!
斗转星移,时光不居。我坚信在未来的岁月里,我们的后人乃至后人的后人,在人类历史的舞台上仍然会唱响这些悠远而动听的歌。
完成此书,从策划、构想、采访到写作历时一年之余,数易其稿。在成书出版之时,心潮难已,感慨颇多。在此,我想说得最多而又十分真诚的两个字就是——感谢!
首先,感谢著名作家、诗人、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原湖南省文联主席谭谈先生,在百忙之中为此书审稿作序;感谢湖南省文联党组书记夏义生先生以及吴老的夫人帅淑姬,儿女:吴帆、吴霞、吴亢等的积极配合和大力支持,在采访工作中提供了大量影像资料和写作素材……本书的创作借鉴和参考了一些宣传媒体的消息、通讯、特写以及常宁市文联的内部资料等。在此,向他们一一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