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城市住宅销售回暖
今年开春后,部分城市住宅销售回暖,土地市场热度回升,市场上因此有“小阳春”之说。
3月70个大中城市中,新房价格环比上涨的城市有65个,比2月份的57个明显增加。一些热点地区的楼盘,甚至出现了抢购的情形。
而全国整体土地市场也迎来一波成交小高峰,武汉、杭州、苏州、合肥、温州等地近期土地市场活跃,房企拿地意愿强烈,成交额上升,溢价率同样上行。中原地产研究院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单月,受监测的二线城市合计卖地金额创最近两年新高。
“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增速总体在提高,其中国内贷款和自筹资金增速均在3月份‘转正’,定金及预收款和个人按揭贷款增长明显加快。”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夏丹说。
资金充沛意味着拿地的动力和能力加强,再加上房企融资的成本不断下降,不少房企抓住时机加大融资力度。比如恒大近期接连发了6期美元票据,共计30亿美元,同时在上交所发行200亿元的公司债。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1—4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52466亿元,同比增长8.9%,增速比1—3月份提高3个百分点;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34217亿元,同比增长11.9%,增速比1—3月份提高0.1个百分点。
而在购房层面,由于季节性因素和信贷审批加快等原因,出现了短暂的供需两旺。
楼市调控方向不变 各地密集调控
4月19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落实好一城一策、因城施策、城市政府主体责任的长效调控机制。
部分地区楼市回暖,中央政治局再提“房住不炒”,意味着房地产的调整方向和力度不会改变。
事实上,近期央行、国家发改委、住建部、自然资源部等多部委就楼市密集发声,表明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政策将会继续保持。
5月10日,央行在解读4月信贷和社会融资数据时表示,对部分地区楼市回暖一直在密切跟踪监测,房地产调控和房地产金融政策的取向没有改变,是一贯的。
央行进一步表示,今年有四个方面的重点工作,一是配合实施好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二是坚持“一城一策”,落实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三是继续做好房地产市场资金管理相关工作;四是加大对住房租赁市场的金融支持和规范,促进形成“租售并举”的住房制度。
上月各部委各地累计调控超60次
针对放宽落户引发的调控放松的质疑,国家发改委近期明确,放宽落户不等于放松对房地产的调控,不管户籍制度怎么改,“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必须坚持、不能动摇。
而住建部近期表示已经对一季度房价、地价波动幅度较大的城市进行了预警提示,表明其对局部过热现象的密切关注。自然资源部确定了2019年住宅用地供应“五类”调控目标,明确消化周期在36个月以上的,应停止供地。
地方层面,多地在出现房价和地价波动后,密集出台了调控政策。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的统计显示,4月,各部委各地累计调控超60次,频率明显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此轮调控政策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措施细化,体现了“一城一策”甚至是“定点调控”的特征。
随着楼市调控频率增长,多地“小阳春”行情未能持续,楼市趋稳的态势愈发明显。
据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