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未成年被害人已决案件查询系统有何功能?
广东省首个“未成年被害人已决案件查询系统”,日前正式在广州花都区投入使用。在广州市花都区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办公室,负责人刘娟娟向记者展示了这套系统。系统录入了近年来花都区内判决的106名有性侵、拐卖、拐骗前科的人员资料,包括涉案人员的姓名、身份证号码、户籍地址、详细地址等,还有案件办理过程、办理的检察官、判刑情况等,同时在不涉及被害人隐私信息的情况下,对被害人的年龄、数量、双方关系、案发地点等要素进行了录入。系统还实现了“一键查询”功能。只要在查询页面中输入被查询人姓名或者批量导入被查询人员信息,再点击“查询”或者“批量查询”按键,系统便能快速进行信息配对,查询该名人员是否存在性侵未成年人等“犯罪前科”。
这套系统,也是广东第一个针对未成年人性侵案件建立的数据库。刘娟娟告诉记者,在侵害未成年人人身权相关案件中,性侵案件一直占据较高比例。刘娟娟和同事在办案过程中觉察到,近年来熟人作案比例越来越高。一些人利用工作关系,骗取孩子的信任,进而犯案,被害人还不止一个。“因此我们希望开发出一个系统,给主管部门提供一个平台,让学校、教育机构等未成年人密集的场所在招聘之前,能够进行查询,将有性侵未成年人前科的人员排除出涉未成年人行业,建立起一道‘防火墙’。”
从2017年开始,经过数据采集、筛选,以及委托软件公司进行的系统研发和调试,“未成年人被害人已决案件查询系统”于2019年3月正式上线了。刘娟娟介绍,在短短的半个月时间内,这套系统已经完成了今年新入职和已聘用的150名教育行业从业人员的查询。
2 司法层面:对侵害未成年人的犯罪从严打击
近年来,性侵未成年人案件时有发生,这也频频刺痛公众神经。在此背景下,司法层面也秉持对儿童的优先特殊保护原则,对侵害未成年人的犯罪从严打击。这颇具针对性,但对犯罪嫌疑人严厉惩治,毕竟属于“末端化”治理。给未成年人构建一个立体多维的防护体系,让尚未成年的他们远离魔爪侵扰,同样很有必要。
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的数据显示:在2017年媒体公开报道的378起性侵未成年人(14岁以下)案例中,其中明确表述施害人为多次作案的有120起,占比31.75%;明确表述人际关系的有349起,其中熟人作案209起,占比59.89%。这表明在没有外界干预的情况下,作案者不会自动终止。
因此,最高检前不久披露,将联合有关部门积极推动把性侵害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信息查询,设置为教师资格申请和教职工招聘的前置程序,促进预防性侵害制度落实。而上海、浙江慈溪、江苏淮安等地在这方面也早已先行迈出步子。
建可查询的“性侵前科信息库”,是落实从业禁止制度、将性侵预防关口前移的重要举措。而实现“一键查询”,则能让该制度更具操作性,避免信息库建立后的查询繁琐影响制度落实。
3 相关犯罪人员“从业禁止”期限为多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因利用职业便利实施犯罪,或者实施违背职业要求特定义务的犯罪被判处刑罚者,法院可根据犯罪情况和预防再犯罪的需要,禁止其自刑罚执行完毕之日或者假释之日起从事相关职业,期限为3年至5年。例如,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对“名师家教”邹明武性侵女生案公开宣判,邹明武因犯强奸罪、强制猥亵罪,数罪并罚,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零6个月,剥夺政治权利2年,并被禁止自刑罚执行完毕或假释之日起5年内从事与未成年人相关的工作,该案是北京法院首例对性侵未成年人的被告人宣告“从业禁止”案件。
4 与系统内犯罪人员重名了怎么办?
了解到“未成年被害人已决案件查询系统”的上线,网友刷屏建议全国推广“性侵一键查”,还有人建议,该系统应该加入查询身份证的功能,以免重名。
据了解,系统已录入涉案人员的人名、身份证号码、户籍地址、详细地址等,还有案件办理过程、办理的检察官、判刑情况等。登陆系统后,所有信息一目了然,所以,普通市民是无需担心这个问题的。
据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