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燕山
去年夏天,我去看望张东林老师。那天,他正穿着个大裤衩,拿着个电锯在他那小院子锯一些陈旧的木头。我问他干嘛,他说他要做一个亭子,亭子的名字也取好了,叫“趣然亭”。趣然亭者,趣味盎然也。我说:“张老师,你这工程量就凭你来完成也太大了吧。”张老师则说:“慢慢来,哪有什么愿干的事能干不成的?”这个观点我信,张老师历来如此,不管干一件什么事,他都有一种坚忍不拔的斗志,也不管外界怎么评论,他都会有一如既往的我行我素愚公移山的精神。
张老师是我初一的英语启蒙教师。他本来是学美术出身的,那时候的教师是全才,即便你不懂,安排你去教什么,你也得赶鸭子上架,二十来岁的张老师可能是因为年轻,所以把英语这门课给了他。上课前,我们经常看着张老师在搞突击,生怕教不好似的。英语最难的是记单词,张老师便想尽办法把我们引导到如何记单词的路上。例如,学校就叫撕裤啰,张老师形象地说,你母亲给你薯吃,你不吃,你发脾气了,就撕裤。公园就叫趴开,中学就叫忍着撕裤啰。总之方法多种多样。我比较傻,对英语还是没有兴趣,回答问题少。班长周桂秀很厉害,张老师总是叫她站起来背单词,周桂秀背道:“趴开,撕裤啰,忍着撕裤。”我越听越不是滋味,这是什么英语,比中文还难听,于是突然笑了起来。我一笑不打紧,全班同学都笑了,也许全班同学都有了我的想法!张老师也笑了,但一边笑一边拽着我的耳朵出了教室。后来,在张老师的努力下,我的英语也拿了高分。
我的字一直写得很好,张老师如果发现有些好的格言了,总会叫我帮他抄,从此我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张老师系统地学了美术后,分在宜阳小学教美术,后来因为多生个孩子而不教了,他就离开了教育战线。他说,哪里养我不活。以他超前的眼光,在那广告行业还刚刚起步的时代,他就在常宁干得风生水起了。
受到了人生的挫折,并没有让张老师放弃对艺术的追求。记得2006年,由于我对书画艺术的喜欢,特别喜欢尹东源、张石玉、刘国荣等常宁书法名家。在一次相遇的时候,便特地请他们来我家餐馆小酌,张老师也在场。这些书家的激情,让在座的各位都对常宁书法前途有所担忧,大有振兴中华、匹夫有责的气概!后来张老师便集中了常宁的书画名流,在他家里举行了笔会,我也有幸参加。我很羡慕张老师在那不大的院子种了石榴树、枣子树、橙子树等等,这些树与院子里的流觞曲水和假山无不相得益彰,密疏有序,很有艺术内涵。最让我十分敬重的是,他那硕大的书房里摆满了历朝历代书画大咖的名家名帖的画册,有的因年代久远已经泛黄。从这里,让我看到了张老师对艺术一直不懈努力,在他最辛苦的年月也没放弃对艺术追求的雄心壮志。
2009年,常宁市文联批复成立常宁市书画院,常宁市艺术界同仁推举张东林任常宁市书画院院长。自从当了院长,他不单单力求自己的进步,还带领一大群热爱艺术的人去共同进步,所以他总是倡导初学者必须临帖,不要因为钢笔字写得好,拿起毛笔来就像李白写诗了。他经常发表一些与众不同的观点,指出一些人的缺点,不免让人难以接受。但时间久了,大家的水平提高了,回过头来,发现他的言论似乎又对了很多,这不免不让人对张老师另眼相待。
张老师在艺术的海洋里徜徉,坚信自己的理念,去吸收书画创作的精华,让自己的思想和认识都得以升华,使其作品不单在创作手法上,更是在创新意境上都有了与众不同的风格。我们也就更喜欢去张老师家坐了,聊艺术,聊人生,不亦乐乎。也许来张老师家的朋友愈来愈多,品位愈来愈高,才使张老师立意建一个亭子的吧。
好长时间不找张老师聊天了,我又不晓得张老师的亭子建得如何。天气很好,又是一个想起张老师的日子,我便约了张石玉先生一同前往。张石玉先生是一个十分聪明的诗词方家,他的唐诗宋词顺手拈来,我怀疑他是一个非人类脑袋,书画作品亦堪称一流,与他聊天,那是人生的一大享受,所以一般人难以请到他,我能约上他是我的荣幸。一进张老师的门,正在收拾趣然亭的他,立马要洗手泡茶,我说:“不慌不慌,先看看你的杰作先。”想当初,我很怀疑张老师会打退堂鼓,没想到竟然做得这么好。
张老师给我们介绍:“我用相当长时间来对趣然亭进行打造,每一根木头的选材都是讲究的,力求一个字:趣!造型要有趣,取材要有趣,构思要有趣,有了这趣字,趣然亭也就不是一般的味道了,竹林七贤以竹林为趣,成就了多少佳话,我的趣然亭虽朴实无华,却有陋室铭里之笑谈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雅气。”张石玉先生说,“每一根木头都保持着古朴的原貌,不雕不琢,当然有趣。朴者,在粗中体现,桌椅板凳也无不突出一个粗朴来,让来者感觉到了古朴的厚与重,用古老来做靠背,使人感觉到四平八稳来”,并随口便结成两句对来:“小亭可坐,大朴不雕。”
张老师道:“好联,窃取了我内心世界的想法,我立马着手雕出来。”张东林老师的艺术也是主张大朴不雕的,艺术的体现往往亦如此。趣然亭业已完工,如今趣然亭愈来愈有了名气,张老师总会坐在那把主人的粗朴太师椅上,为客人泡着各种茶,高谈阔论着艺术,来坐者可以畅叙幽情,宾主尽欢。趣然亭,无不趣味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