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科
近日,煤矿工人出身的祁阳藉作家王金星,历时三年推出了一部反映煤矿女性题材的长篇小说《月亮花开》。这部作品,以独到的眼光,触及到了煤矿人的生活内核,在工业题材文学领域绽放出了独特的芬芳和魅力。
放眼当今中国文坛,写煤矿题材的作家不少。但是,关注煤矿女性群体的作家不多,反映煤矿最底层女性命运的长篇小说,《月亮花开》是我见到的第一部。小说作者王金星,是我交往了二十余年的文友。他是一位从煤矿走出来的作家、记者,曾长期在煤矿工作生活,对煤矿生活有着深刻的体验,无论是在矿山下井当矿工,还是在新闻媒体当记者,始终用手中的笔写煤、写矿工。
王金星在繁忙工作之余,耗费多年心血写出这部《月亮花开》,充分体现了一个作家的社会责任感。小说围绕主人公王淑珍、朱淑芬的命运起伏,通过一系列充满悲凉而又感人肺腑的细节,生动逼真地描述了一群在偏远矿山里最底层女性的生存状态,以及爱与恨、执着与彷徨的命运际遇。这群女性由于当矿工的丈夫因公去世,导致家庭变故失去顶梁柱,长年与艰苦寂寞为伴,遭受的不幸与厄运如影相随。对于这些草根阶层,王金星没有如所谓“现实主义冲击波”那样,煞费苦心地去写他们与体制之间的冲突,也没有刻意去写对苦难现实的认同,而是揭示她们在困境中的人格裂变,歌颂了煤矿底层女性人物在苦难中不屈的韧性与精神坚守,在苦难中展现出如花的人性光辉。读后,犹如一股花香扑鼻而来,让人爱不释手,久久陶醉其间不忍放下,引发读者对人生观、价值观和爱情观的深度思索。
小说文风朴素,笔调平实,没有华丽的词藻,也没有宏大和刺激的场面。在写作境界上做到了大慈大爱大悲悯,在语言运用上做到了心灵化、诗意化、哲理化。作者力求把她写成一幅人生画卷,字里行间洋溢着浓厚的煤矿生活习俗风情,流淌着感人至深的故事情节。书中有的语言充满了诗意。例如描写主人公朱淑芬与何队长喝茶的场景,描写很细致,人物对话很鲜活。当时朱淑芬刚刚在大会上受到表彰奖励,还调入了机关办公室,心情很好。何队长与陈福民一起喝茶,生动地描述了两个人的“茶经”。何队长说:“白茶,有如少年儿童,香气清淡,汤色透明。品饮白茶,仿佛看见一个天真烂漫、纯洁无邪的孩子。它真实,没有太多的承载;它解渴,给人带来愉悦的心境;它明朗,给人一种期待。”何队长这番话,表面是说品茶,其实是借品茶向朱淑芬表白心迹。话语像茶水一样耐人寻味。而他对绿茶的描述,简直就是散文诗一样的语言了:“绿茶,犹如十六七岁的少女。淡淡的甘甜,略带青涩,有茶香,但是不耐泡。花季,少了一份深度和厚度,却多了一分轻盈和清新,让人跃跃欲试。走近绿茶,就像置身田野、林间、泉边,涤荡出年轻美好的心态。”读这样的语言,一下子就感受到了人物内心的清香美好的世界,让你不想离开。书中的心理与动作描写也刻画很到位。如写到朱淑芬上床睡觉,因为翻来覆去睡不着,索性披衣坐起,拿起一本琼瑶的小说来看,“看着看着,她竟然被书中的言情煽着了,慢慢感觉全身像喝了酒样燥热。”这样的描写,拿捏得很好,避免了过于露骨的东西,又引人入胜。这些生动的语言描写细腻、亲切、真实,使小说具有极强的文学艺术感染力。读完这部书,你会发现没有跌荡起伏的情节,然而,所蕴含的感人情愫,所蕴含的心灵震撼,却让读者一阵阵心潮起伏,鼻子发酸,眼泪欲滴。
文艺作品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作为煤矿题材的长篇小说,最重要的是给人真实感,这种真实源于对现实生活的感悟与体验。作家王金星是一位从煤矿最基层采煤工做起,人生一步一个脚印成长到资深编辑、记者、作家。他长期长期与煤矿工人打交道,对煤矿生活对煤矿的人和事实在太熟悉了。因而他笔下的人物,都是栩栩如生、有血有肉。《月亮花开》成功地塑造了两个性格,向外界展示了她们的相同的人生轨迹。文字给人最深的感觉是真实可信,书中的人物和故事,仿佛就在我们身边,读来倍感亲切温馨。
王金星对我说:“我会像当年在矿井挖煤一样,深挖一口又一口,继续写煤矿题材的小说。”作为挚友,我真诚期待他给读者奉献出更多更优秀的精品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