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日报讯(全媒体记者 邹红辉 通讯员 蒋永红 陈曙霞)近日,衡阳县主要负责人率队赴浙江杭州及湖州、江苏盐城招商引资,取得良好成效,为该县“拼经济、强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今年来,衡阳县以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五大行动”为抓手,各项事业取得实绩实效:全县主要经济指标位居全市前列,地区生产总值、规模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4%、16.6%、10.4%、6.9%、6.4%,稳居全市“制造立市、文旅兴城”发展战略二季度考核前三强。
近年来,按照“工业新城、城市新区、产城融合”的发展理念,衡阳县围绕打造“创新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湘中南地区重要的智能制造产业集聚区”目标,着力建设“工业绿肺”“科技之心”“活力生活”。为优化营商环境,建立完善县级领导联系企业、部门服务企业制度,将行政审批事项全部纳入全县政务窗口统一管理,坚持“围墙内的事政府不干预、围墙外的事企业不操心”,为客商提供全方位、“保姆式”服务,开通企业服务“110”热线,确保“零距离、零延时、零缺陷”。
围绕五大产业配套,该县瞄准“现代高科”构建产业集群,坚持全产业链引进项目,形成“引进一个、建好一个、带来一批”的链条效应,确保项目既有“量”又有“质”。近年来,园区先后引进工业项目105个,合同引资186亿元。其中,已建成投产的得阳鞋业是世界知名运动品牌“阿迪达斯”的国内生产基地之一,年产值突破10亿元;占地20万平方米的唯品会衡阳物流中心建成运营后,已带动数千人就业;投资逾60亿元的稀土锂电池项目与已建成投产的光伏发电项目有机融合,进一步延伸了绿色能源产业链条,投产后每年可上缴税收10亿元。目前,园区已有各类科研机构28个,其中技术研发机构13个,企业专利申请量增至233件,智能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都市型工业、电商物流等产业集群来势看好。其经验成果《让产业园区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阵地——衡阳西渡高新技术产业园的有益探索》被省委办公厅向全省推介。
既“造血”,又“输血”,衡阳县正以坚实步伐推动“家业”更兴旺、“家底”更殷实、“家人”更幸福、“家园”更安宁。县委书记孙浩如数家珍:目前,钟表、陶瓷、衣鞋、小家电四大产业集群持续巩固,累计实现总产值258.2亿元,其中船山时间谷获评“中国钟表产业基地”;粮食、生猪、油料、禽蛋四大产业链不断壮大,总产值突破200亿元;夏明翰故居、王船山故居、船山时间谷等文旅IP火爆出圈,累计接待游客373.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1.4亿元。上半年,时光钻石、泰科汉泽精密电子、东方天润油脂精深加工等10个项目基本竣工投产,正在建设的投资亿元以上的项目还有29个;向阳大桥顺利建成通车,清江大桥正在进行桥面铺装;长安三级公路建成通车,S219界牌至集兵段、S222溪江至渣江段和西渡至岘山段、S333渣江至洪市段提质改造稳步推进。乡镇垃圾中转站于3月6日正式开工,城乡垃圾处理一体化稳步实施;一体推进禁毒斗争、反诈打跨、利剑护蕾、信访稳定等工作,统筹抓好安全生产、森林防火、防汛抗旱等,全县未发生一起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
如今,全县进入历史最好的“五好”机遇期,即:资源禀赋好,粮食、油料、生猪总产位居全国百强,瓷泥、铁矿石、花岗石等矿产资源丰富多样;交通区位好,G107、G234、S336、S222、S333、S219省道,衡邵高速、许广高速、益娄衡高速、衡岳高速、怀邵衡铁路纵横交错,贯穿全境,基本形成了“1244”大交通格局;园区平台好,165平方公里的西渡高新区建成36万平方米标准厂房、3000余亩工业标准地块虚位以待,水、电、路基础设施完善完备;产业基础好,聚力建设“4+3+X”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建成了钟表、陶瓷、衣鞋、小家电四大产业集群,形成了粮食、生猪、油料、禽蛋4条100亿元级产业链,打造了王船山生态文化旅游区、夏明翰红色文化旅游区、船山时间谷等一批具有衡阳县特色的文旅IP;营商环境好,重商、亲商、爱商、护商蔚然成风,营商环境连续3年荣获全省先进,“你好·蒸阳营商”品牌持续擦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