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进。
12月24日召开的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总结了2021年的发展成绩,分析了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了2022年的经济工作,为市委带领全市人民“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扎实推进“三强一化”建设吹响了进军号角。
“上下同欲者胜,同舟共济者赢。”今年是极不平凡、极具挑战、极有历史意义的一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市有效应对了新冠肺炎疫情、罕见的高温晴热天气、短缺的煤电供应,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主导产业支撑了经济发展,战略定位加快了集聚进程,重大活动产生了溢出效益,金字招牌增强了奋进底气,创新举措激发了内生活力,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基调已定,方向已明。明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全面落实省、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关键之年。站在新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必须紧跟新形势、把握新要求、抓住新机遇、应对新挑战,科学把握“稳”和“进”的辩证关系,扭住“稳”的关键点,找准“进”的切入口,以“稳”更好地求“进”,以“进”更好地促“稳”,动员全市上下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奋力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执不拔之志,高卧东南。”我们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社会大局稳定。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奋力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关键要有明确目标和实施路径。我们要科学确定指标、扭住“稳”的关键点、突出工作重点,在聚焦加快实体经济发展、巩固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强化科技创新引领、提升改革开放成效、扩大内需、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增进民生福祉、提升治理效能等方面持续发力。找准“进”的切入口,要进一步盘活优势,抓好补短板、锻长板、引优板、固底板;要进一步做强基础优势,不断发展壮大“一核两电三色四新”产业布局;要进一步激活市场主体,用好“五赋”机制,为各类市场主体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奋力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关键要抢抓机遇、精准发力。政策即机遇,我们要把握发展主动权、用好各种政策机遇,在向结构政策要动能、向科技政策要动能、向改革开放政策要动能、向区域政策要动能上靶向施策。要进一步用活政策,做到研究深一点、项目多一点、对接准一点、行动快一点、工作实一点、效果好一点,确保上级各项政策在衡落地见效,切实把宏伟蓝图进一步转变为美好现实。
“万山磅礴必有主峰,龙衮九章但挚一领。”奋力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关键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越是形势复杂、挑战严峻,越要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各级各部门要一以贯之谋发展,一门心思抓经济,一诺千金保落实,坚决扛起抓经济的政治责任,坚定坚决当好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的“施工队”,不断完善全员责任机制、全程调度机制、全面管理机制,不断提高政治能力、学习能力、执行能力,确保经济工作沿着正确方向稳步前进。
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全市上下务必振奋精神、坚定信心,拼搏实干、埋头苦干,稳扎稳打、善作善成,贯彻落实好中央、省委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的各项决策部署,坚决扛起国家区域重点城市和省域副中心城市的使命担当,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