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文凯 魏臻臻
四月的衡阳,春意盎然,生机勃勃。
在4月28日—29日举行的“春潮·雁聚”博士行动——市校企合作引才洽谈暨百名博士集中签约活动中,近200名博士来衡对接洽谈,130余名博士签订了引进意向协议。
不仅如此,近期的衡阳,一批批“国”字头大咖、科创界和投资界的“大牛”接踵而至,他们进园区、看企业、选项目、谈合作,带来了“资金流”,引发了一场创新思维的裂变与升华。
衡阳正迎来发展的“新风口”,成为人才集聚的“新洼地”。
A
湘水奔涌,人才潮涌
近200名博士来衡寻“良木”
在“春潮·雁聚”博士行动——市校企合作引才洽谈暨百名博士集中签约活动中,衡阳市委人才办与3所驻衡高校、9个市属事业单位、59家企业拿出含金量最高、惠及面最广、针对性最强的人才支持政策。例如:博士生来衡年薪最低不少于20万元,综合补贴最低不少于65万元、最高可达150万元。此外,还为博士生提供配偶安置、子女入学等全方位的优惠政策和便利服务,为博士人才拓展发展平台,让他们的高远志向得以实现。
一时间湘水奔涌、人才潮涌!仅4月28日当天,有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瑞典皇家工学院等50余所知名高校的近200名博士陆续抵达衡阳。
“衡阳是我的家乡,湖南工学院是我的母校,我从小在这里长大,在这里我能感受到家的温暖。”中南大学计算机专业的柳佳刚博士成了湖南工学院第一批签约的博士生。他表示,之所以选择落户衡阳,就是想借学校这个较好的平台对接衡阳的数字产业企业,把国家需要、家乡期望与实现自我人生价值更好地融合起来。“市委、市政府实施人才雁阵行动,筑巢引雁。如今大雁归巢,学者回家,既是我的初心,更是我的恒心。我为此感到光荣和自豪。”柳佳刚动情地说。
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化学博士李静与丈夫、同学4个人,一起组团来参加引才活动。他们在27日晚上特意去衡阳城里逛了一圈,感叹衡阳是一座特别漂亮的城市,并盛赞衡阳在此次高端人才的引进上提供的优质服务让他们感觉很暖心。李静已经签约南华大学。她说,自己也曾去长沙某高校应聘,感觉“受冷遇”。而衡阳此次人才招聘不仅拿出优厚的条件,更是亮出了城市的态度。她说,衡阳曾经很辉煌,是湖南省的“老二”,只是后来掉了队,落后了。现在,衡阳正在努力赶上去,她相信,未来一定会越来越好。
签约现场有一对博士夫妻,男生史晓东来自河南,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女生戴求资来自广西桂林,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系,研究方向是生物制药。目前戴求资已签约南华大学。她未来的规划是希望用一己之长,对攻克癌症、肿瘤等疑难病症能够有所贡献。当记者问他俩是什么吸引他们来衡阳定居?史晓东回答说,衡阳是名副其实的山水之城,不仅有南岳衡山,还有三江汇流的胜景。衡阳卓越的自然人文风光、优越的地理位置,都是吸引他们来衡阳的原因。
湖南大学的物理学博士生贾聘真是娄底人。通过现场洽谈,他与湖南工学院、湖南华庆科技有限公司两家用人单位签下了意向书。“我的专业是凝聚态物理,属于光学这一块。正好这个企业的光学膜片项目让我很感兴趣。”贾聘真表示,除了好的待遇之外,企业还给了他更进一步提升科研能力的环境,包括实验器材、课题研究,对他完善自己的研究理论帮助很大。“我更看重自己能通过学校和企业相结合的模式,产学研相结合,让我的才能更好发挥出来,回报社会。”
据统计,截至4月28日晚,通过“春潮·雁聚”博士行动,130余名博士生与3所驻衡高校、9个市属事业单位、59家企业签订了引进意向协议。
B
三方合作,优势互补 破解“人才难引进”困局
4月29日上午,在市校企合作引才洽谈暨百名博士引进集中签约仪式上,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胡绪阳对外发布了《衡阳市企事业单位及驻衡高校2021年博士生需求目录》,并就市校企合作引才机制进行推介。今年3月,我市推出了《市校企三方合作引进高端人才工作实施方案》,此次签约的130余名博士将成为第一批“受益者”,还有衡阳市71家急需高端人才的用人单位。
“因为能够给高端人才提供的平台非常有限,所以人才难引进、难留住、难发挥,这对像湖南工学院这样新建的本科院校来说是一个普遍现象。而作为硕士立项单位,湖南工学院对引进高端人才又有着非常紧迫的现实需求。”作为市校企高端三方合作的首倡人之一的湖南工学院党委副书记张平告诉记者,衡阳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底蕴深厚、优势明显,目前又大力推进“一体两翼”发展战略,可以说,衡阳的发展正迎来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在这样的机遇下,作为一家工科院校,如何将自身的发展融合到衡阳经济发展中,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产业强市”的大局?在张平看来,只有通过人才作为桥梁,才能更好地链接地方、高校、企业。
为推动校地、校企合作,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创新方式、积极谋划、主动牵线,集合政府、高校、企业三方力量,酝酿并推出了市校企三方合作引进高端人才的“衡阳模式”,由衡阳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驻衡高校、企业三方,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共赢”的原则,建立市校企合作引才机制,即“引进一个博士、对接两项服务、享受三方待遇、汇聚四方英才”,为高端人才来衡搭建创新创业的人生舞台。
市校企三方合作引才主要面向衡阳市行政区域外的博士研究生和驻衡高校的博士毕业生。引进的博士生人事关系转入高校,作为高校正式在编在职在岗位人员。博士生既在高校承担科研教学任务,又通过挂职、兼职、项目合作、成果转化等方式在企业开展创新创业活动。
“没有这个平台,说实话我们很少有机会能接触到这么多高端人才。”衡阳市轨道交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尹茂苏感慨道,市校企三方合作对企业而言,不仅为企业拓宽了人才来源,而且通过产研学相结合,更好地发挥了人才作用,服务企业和社会。他介绍道,通过“春潮·雁聚”博士行动,衡阳市轨道交通发展有限公司和3名博士生达成了引才意向,这将给企业带来强大的增长活力。
作为一家民营公司,宏诚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湖南青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健原本没报太大希望,最后自家企业却成了“香饽饽”。除了现场签约6位博士,刘健还以满满的诚意邀请到一位博士在签约活动结束后去公司考察。“公司正处于转型期。这次活动,真正送来了及时雨!为市委、市政府服务企业的举措点赞。”
市校企三方合作引才机制的核心价值,就是把人才政策落脚点从“引进为主”向“引育用留”转移,着力破除限制人才合理流动和创新创业活力的体制机制障碍,为人才在讲台与平台、课间与车间之间架起一座畅通无阻的桥梁,引导和推动人才与市场对接、与项目对接、与企业需求对接,让人才把论文写在工厂车间,写在产业园区,写在经济建设的主战场。
衡阳运输机械有限公司是具有50多年带式输送机生产历史的专业厂家,这几年发展势头不错。前来现场参加引才洽谈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公司目前已有2名柔性引才的高端人才,分别是东北大学、太原科技大学的博士。因为受地域限制,他们每年只会在寒暑假才来公司。因为受疫情影响,最近一年都是通过远程访问的方式帮企业破解技术难题。通过这次洽谈,他们现场签约了湖南工学院的两名机械专业的博士,“因为是‘家门口’的博士,今后,我们对接起来更方便一些,博士们能发挥的作用会更大。”
C
万雁入衡,千帆竞发 人才支撑衡阳经济加速度
近200名博士来衡寻“良木”——衡阳正成为人才集聚的“新洼地”。
衡阳正处于发展的“新风口”!自去年开始,衡阳大力推进“一体两翼”发展战略,打造以“八大基地、八大工程、一轴三廊、十四条产业链”为核心的现代产业强市,并逐步在产业链建设、园区升级、企业发展、要素支撑、营商环境、产业升级等各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衡阳“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蓝图已经绘就,正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千金市骨的气概,为怀揣梦想的人才提供施展才华、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
同样,衡阳经济的加速度发展,需要大量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的支撑。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围绕中央、省委要求,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不断解放和增强人才活力,着力在人才“引育用留”上下功夫,人才工作呈现出创新发展、深入推进的良好势头。去年,衡阳市委、市政府推出了“UP”模式,高校与园区协同开展高层次人才团队引进落地工作,成功吸引5个国内顶尖的科创团队。今年4月又推出市校企合作引才机制,由高校、园区双方联动,升级为市校企三方合作,这是对“UP”模式的延伸和拓展。
记者发现,在活动发布的《衡阳市企事业单位及驻衡高校2021年博士生需求目录》中,聚集了衡阳最优质的用人单位。这71家用人单位包括3所驻衡本科高校,9家卫生、农业领域的市属事业单位,59家包括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有色金属、化工新材料、轨道交通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我市14条重点产业链企业。
衡阳市钢管及深加工产业链以华菱衡钢为依托,涉及规模以上企业30余家。通过此次三方合作引才,华菱衡钢对接洽谈了不少专业对口的博士人才。“和以往我们的单打独斗不同,这次有市校企三方联合,影响力大,公信力强。”华菱衡钢人力资源相关负责人许平说,博士人才的加入,将为华菱衡钢建成世界一流的专业化无缝钢管企业新添强大动力。
“这些高端人才的进入,势必会为企业带去改变,而且还能将企业和高校紧密地联系起来。”衡山科学城科技创新局负责人刘君山告诉记者,目前衡山科学城有2个企业签约了3个博士,这将进一步增强企业的研发和管理能力,企业的整体形象以及申报竞争性项目都能得到较好的提升。
镭目公司是衡阳一家创新型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国家级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我们高科技项目较多,对人才而言,都是实实在在的研究课题。”该公司总裁助理肖小文表示,博士人才来到企业,与他们“同频共振”,在放大经济效益的同时,又通过参与项目研发进一步提升研究能力,对双方而言都是共赢。
目前,衡阳“一体两翼”建设如火如荼,现代产业强市“881314”格局基本形成,衡阳涌动经济“发展潮”。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产业集聚人才、以人才支撑产业发展,推动人才引育、科技创新与产业转型紧密协作,为广大人才干事创业提供宝贵机会和广阔舞台,让“英雄”有了用武之地。万雁入衡,人才潮涌,将成常态。
潮涌千帆竞,奋楫正当时!衡阳,这个春天确确实实有点“潮”!而我们,都是这股潮流中的一滴水、一条溪,推动湘水奔流、继往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