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通讯员 付姣龙 记者 唐 翔
4月20日“谷雨”,中午雨停后,祁东县马杜桥乡石门山村村民背着竹篓陆陆续续出了家门,从四面八方赶往村里的高峰茶场。他们要赶在谷雨前,将最后一批绿茶收入篓中。
“谷雨前的茶适合做绿茶,谷雨后只能做红茶了。”村支书肖胜国说,茶场原来一直对外承包,2019年收回作为村集体经济发展,除了春茶,打算还做夏茶、秋茶。近1000亩的茶园,可吸纳五六十个村民就业,附近不能干重活的老人、留守的家庭妇女都在茶园打工——采茶、修枝、除草、施肥。
村民兜里揣着塑料袋、肩上挂着竹篓,穿梭在茶垄间。因为高峰茶场海拔高、山上常年云雾缭绕,所制作茶叶名为高峰云雾茶,在当地十分有名。“这茶采得精工,品质好,一芽一叶实在……”当天,一家茶叶制作商在山上捧着一村民身上的竹篓翻看,察看茶青品质。
这边,村民采茶忙,另一边,游客纷至沓来。“我们是来看风景的,带着孩子趁着天晴踏青”“几个闺蜜出来散心,拍几张美照”……周边游客来来去去,体验采茶乐趣、拍照留念、抖音直播分享美景,僻静的大山里瞬间热闹起来。
当天下午5时左右,山上采茶队伍已有20余人。待游客散去后,他们背着茶赶到石门山村部,挨个排着队过秤、挂账。脱贫户罗爱平过秤时,只有3斤多茶,她说只采半天茶有60多块钱足够了,年龄大了,比不得身体好的邻居们。“手脚灵活、老采茶的熟手,一天下来能采10斤茶、收入200块钱,日子也有奔头,加上平时管护茶场,常年在茶场干,一年有两三万元。”
“现在村里已发放采茶工钱4万多元,村民茶场打工不离家,地里农活、家里照顾老人小孩也不耽搁。”肖胜国翻看着村民采茶过秤、出工记录,核算了30天来采茶旺季开支。
据了解,石门山村茶场今年3月20日开采,现在已采摘2000多斤茶青,但村里苦于没有茶叶加工技术和销售渠道,只能卖茶青,接下来还有夏茶、秋茶,到国庆前夕结束,预计全年可收茶青10000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