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许珂 通讯员 黄娟)4月19日,衡阳县台源镇东湖寺村绿油油的秧田里,一条约60米长的秧苗运输轨道像“高速公路”一样悬空架起。
“高速公路”的两端一派忙碌景象,衡阳县东晨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的农民兄弟在轨道运输的顶端传送秧苗、终端接收秧苗。不到十分钟,一亩田的秧苗便轻松到达岸边,然后再用农用拖拉机转运至大田边,整个过程行云流水,轻松欢快。
“利用秧苗运输机运送秧苗,既省时又省力,最重要的还可以避免秧苗折损,真正达到了‘多快好省’的效果。”该合作社的农机手凌超告诉记者,今年入春来,合作社就开始着手准备,积极落实农业主管部门下达的早稻种植任务,计划种植早稻面积600亩,计划完成早稻机插服务面积3500亩。
目前正值农忙时节,但阴雨绵绵,再加上秧田泥脚深,劳动力短缺,秧苗运输实在不便。为帮助农民朋友解决这一难题,市农业农村部门在全市农机合作社中积极宣传和推广秧苗运输机,极大地提高了秧苗运输效率和成活率、降低了运输成本,助我市水稻机插机抛工作“一臂之力”。截至目前,全市已有20余家农机合作社购置了秧苗运输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