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面八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写在湖南衡山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五周年之际
2020年12月25日 星期五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躬耕沃土润乡梓
——写在湖南衡山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五周年之际
团结奋进的行领导班子成员
衡山农商银行女子特色支行——工业园支行厅堂内景
衡岳中药是衡山农商银行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产品“权益宝”的受益者之一,是由该行从无到有一路扶植起来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衡山农商银行新大楼效果图

  ■本报记者  李柏芳

  衡山逶迤,湘江北去。

  五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如白驹过隙。

  五年,在一路向前的征途中,终成节点。

  五年,躬耕不辍,行路不止。

  五年,是一次会师,也是新的启航。

  2020年12月27日,湖南衡山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迎来了属于自己的节日——五周年行庆!

  第一章 新理念:打造现代化金融企业

  蝶变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变革的洪流势不可挡。

  走过64年风雨历程的衡山县农村信用社,带着使命,带着荣光,带着泥土,带着温暖,在2015年12月28日迎来了重大蜕变——改制成为湖南衡山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这是一次蝶变,也是一次华丽转身。

  这是一次“加油”,更是新的“续航”。

  改,是顺势而为。

  变,是有所作为。

  不变的,是“服务三农”的初心。

  牢记的,是“支农支小”的使命。

  改革,不是简单的名称更改,而是“触及灵魂”“浸入骨髓”的自我革新。

  改制,终极目标,就是要建设一个现代化的金融企业!

  新挑战孕育新机遇,新理念带来新发展,带来新成就。

  改制五载,衡山农商银行革除旧弊,创立新制,以挑战自我的拼搏精神,求真务实的创新实践,寻求突破和超越,从薪酬考核、用工制度到管理机制,无不革故立新。实施“人才兴企”“强基固本”工程,激发企业活力,推动市场、科技、管理三大转型,实现从传统经营迈向现代金融企业管理的转变。

  满意的“成绩单”

  机制一变,变出新天地。

  下面一组闪亮的数据,呈现的是衡山农商银行一路高歌。

  2015年:各项存款余额401401 万元,各项贷款余额200360 万元,贷款市场份额为 54.54%,全年总收入 26422 万元。

  2016年:各项存款余额 455429 万元,各项贷款余额 231284 万元,市场份额 59.23%,实现总收入 24600 万元。

  2017年:各项存款余额528080万元,各项贷款余额274839万元,实现总收入30459万元,市场份额51.68%。

  2018年:各项存款余额 553826 万元,各项贷款余额 310320 万元,市场份额 47.45%。

  2019年:各项存款余额 610873 万元,各项贷款总额 350203 万元,市场份额占比 45.14%。

  截至2020年11月末,衡山农商银行各项存款余额68.2亿元,较2015年末增加28.06亿元,增幅69.9%;各项贷款余额40.2亿元,较2015年末增加20.16亿元,增幅100.6%。

  心有所信,方能远行。今天的衡山农商银行,已成为衡山县域内存贷规模最大、营业网点最多、服务领域最广、税收贡献最大的地方性金融机构,连续八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县域经济突出贡献单位”,成为服务“三农”的金融纽带和地方金融的主力军。

  深耕沃土

  衡山农商银行在体制和管理上的创新,不用一一赘述,其“整村授信”便是鲜活的案例。

  9月10日,全市今年首个“信用村”揭牌仪式在衡山县开云镇双全新村举行,这标志着双全新村成为今年全市信用工程建设中首个获得“信用村”殊荣的行政村。

  今年以来,衡山农商银行大力推进“整村授信”工作,通过逐户走访、采集信息、评级授信,构建农村普惠金融网络,计划三年时间实现整村授信覆盖面达到100%,创建50个信用村。

  经过几个月的艰辛努力,双全新村被评定为二级信用村,享受信用贷款月息5.4‰的优惠利率,利率降幅达到30%,50万元以内的信用贷款可由支行自主审批。目前,该村已评选“信用户”526户,占全村总户数的80.1%,共授信金额3000万元,辖内表内不良贷款率仅为0.3%。

  “咱老百姓的‘挎包银行’又回来了!”看着衡山农商银行的信贷客户经理拎着包走村串户,双全新村负责人十分感慨地说。除了为村民办理贷款,他们还定期入户走访,了解贫困群众的生活情况,甚至扛上锄头帮困难群众干农活也成为家常便饭。

  “争取信任和配合支持,得看实际行动。” 衡山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王云峰在部署工作时说,要传承、回归“挎包银行”精神,走村入户拉近与广大农民群众的距离,把整村评级授信工作当作农商银行的“吃饭工程”来抓,在农村建立稳固的“根据地”。

  同时,在全县153个行政村(社区)配套成立了153个结对共建的网格互助小组,并派驻40名“金融村官”至各村,大力培养一支“会讲农家话、会炒农家菜、会干农家活”的贴心服务团队。

  2019年,中国人民银行衡阳市中心支行对辖区31家金融机构金融业务作业综合评估评价,衡山农商银行获得金融机构综合评价A级行称号,在农村商业银行类排名首位。

  一个现代化的金融企业,在衡山脚下,巍然屹立。

  这,是新发展理念的产物。

  这,是改革创新结出的成果。

  第二章 新动力:推进“四个新衡山”建设

  产业是经济的骨胳,金融则是经济的血脉。

  无论是“农村信用社”,还是“农村商业银行”,始终都是地方经济的“命运共同体”。

  功成不必在我,但功成必定有我。

  一直以来,衡山农商银行始终把握脉搏,把服务地方经济当作“硬核”。

  主动请缨

  衡山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四个新衡山”建设,给了衡山农商银行广阔舞台和不竭动力。机遇,总是青睐有眼光的。收获,总是给予“扑下身子”的。

  为充分发挥信贷支持乡村振兴的杠杆作用,引导金融资源向广袤农村尤其是乡村振兴的重点领域倾斜,充分发挥农商银行服务“三农”主力军、地方金融排头兵、普惠金融领跑者的作用,衡山农商银行“主动请缨”,被县委、县政府指定为乡村振兴的主办银行,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同心圆”工程,大力践行普惠金融,全面助力脱贫攻坚,并立下“军令状”:加大涉农信贷投入,“三农”贷款覆盖率三年达25%以上,三年累放农业贷款50亿元以上,净投放15亿元以上;做实农村普惠金融,实现有效需求满足率100%;深入开展整村授信,全县整村授信覆盖面三年达到100%,创建50个以上信用村,涉农贷款不良率控制在1.5%以内,助力打造“省级金融安全区”。

  赋能“产业兴旺”

  衡山农商银行围绕“产业兴旺”主线,助力构建全域规模化农业优势产业大格局。据了解,衡山农商银行助力“产业兴旺”有三大途径。一是加大农业信贷投放,实现对全县农业优势产业信贷支持全覆盖,重点支持优质稻、衡山黄鸡、茶叶、油茶、水果、中药材、生猪、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9大特色产业;二是大力支持建设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助力“互联网+现代农业”、农村电商等新型农产品销售平台;三是着力支持发展3—5个产值过亿元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不断提升农业生产规模化、机械化、科学化。

  今年疫情期间,衡山农商银行263名员工主动对接全县118个规模企业、296家农场、364家农业合作社、 24家农庄、153个集体经济组织及辖内8万多农户。据不完全统计,累计投放5.17亿元支持全县实体经济复工复产和春耕备耕。

  在衡山农商银行的金融支持下,衡山“产业兴旺”来势喜人。2019年,衡山县继续保持粮食生产和生猪调出大县地位;油茶新造完成比例居全市第一;被评为省级“一县一特”产业(绿茶和黄鸡)主导产区;特色农业产业省级示范园总数达到4个;萱洲红脆桃获批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衡山黄鸡成功注册“香皇吉”商标,“福寿江南”有机大米获第21届中国(中部)农博会金奖;永和乡获评“湖南省农业产业强镇”。

  加持“生态宜人”

  青山绿水乃无价之宝,好的生态带来美好生活。

  衡山农商银行围绕“生态宜人”主线,助力实施全县农村基础设施与人居环境体系化大建设。一是支持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大力支持农村的农贸市场兴建、安全饮水、道路硬化、“水电路气讯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和产城融合的发展项目。二是支持服务特色小镇建设。通过重点支持东湖小镇、新桥小镇、大禹小镇、八里小镇等的建设,带动全县城镇建设的升级改造。三是支持服务美丽乡村建设。以现有的省、市级美丽乡村为立足点,持续加大创建更多的省、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以自然村庄为依托,探索支持农村生态、历史文化和资源环境综合开发项目,大力支持民宿客栈、度假酒店、观光休闲农业、特色手工品生产和乡村旅游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衡山农商银行用于助力“生态宜人”建设的资金,已经超过6000万元。

  助力“幸福小康”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衡山农商银行围绕“幸福小康”主线,助力培育农民增收致富能力可持续发展大平台。一是做实小额信贷扶贫工作。履行社会责任,按照“四有二好一项目”总要求,积极支持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致富,实现贫困农户的有效信贷需求满足率100%。二是做好农户信贷服务。加大农业产业链上下游农户贷款和农村个人生产经营贷款投放力度,确保涉农贷款增幅高于平均贷款增幅且每年不低于18%。三是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支持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社会化服务组织等300个以上新型经营主体。四是开展消费信贷和民生金融服务。大力支持农民进城购房、自建房、婚嫁、汽车消费和生活消费类信贷业务,适时推出“乡村振兴贷”、“农村安居贷”、“幸福贷”等适合农民消费和生产特点的金融产品。在转变服务的同时,衡山农商银行还坚持“支农、支小、支微”的市场定位不动摇,先后推出“果好贷”“粮食贷”“生猪贷”“油茶贷”“农机贷”“老乡贷”等特色产品,帮助农民找准致富路子。

  第三章 新家园:建设有温度的百姓银行

  银行要发展,员工是基点,环境是平台,文化是源泉。

  衡山农商银行在建设“有温度的百姓银行”中,首先是提升自身的热度,只有自身有了“高能”,才能把能量传递出去,才能温暖人间。

  工作环境好起来

  五年来,衡山农商银行不仅在改革中创新经营管理这一“软实力”,对工作环境这一“硬实力”也是舍得投入。

  让员工有奔头,是衡山农商银行“带队伍”的硬举措。一是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储备机制、选拔机制和关爱机制,继续加大后备人才队伍的选拔和培养,注重从各业务条线选拔优秀的后备人才。让想干事者有机会、能干事者有舞台、干成事者有激励、不干事者有危机。二是加大培训力度。按照岗位需求,建立分层次的岗位培训计划。坚持“走出去” 与“引进来”相结合,建立内训师队伍,将员工培训作为优秀员工的额外福利,实施“全员读书计划”,有计划地组织中层干部和优秀员工代表外出学习。三是关爱青年员工成长。引导青年员工做好职业晋升规划,关心其思想动态和成长环境。让工作扎实、业绩突出的优秀人才事业上有进步,经济上得实惠。

  按照网点整体建设三年规划,以装修升级、原址新建、降格改自助等三种方式对全行 34 个网点进行分类优化改造,并结合特色支行建设与网点分类(效益型、发展型、普惠型),推动网点基础设施建设。启动总行办公大楼、白果支行与师古支行三个综合建设项目,完成工业园支行装修、城关“五小”建设、马迹灾后重建、望峰房屋改造等 4 个项目的招标与施工,以及城北、贺家、楚南 3 个网点的自助银行改造。 

  家园文化活起来

  文化注入内涵,活动聚集合力。

  衡山农商银行先后开展“青春在岗位闪光”演讲和“我为农商银行转型发展建言献策”征文比赛,吸引了一大批员工特别是青年员工踊跃参与,进一步丰富员工业余文化生活。主动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引导员工积极投身各类社会公益活动,与县文体新局共同举办了首届“健康湖南”衡山县全民运动会健康跑,并组织了 31 名员工参与活动。选派 21名礼仪志愿者参与省十三届运动会柔道项目志愿服务,积极参与“慈善一日捐”“爱心献春蕾”等爱心捐赠活动,展现了良好的社会形象,彰显了“衡山人民自己的银行”地位。 

  今年,在全行深入开展“从我做起、爱行如家、勇争一流”主题活动,每一位员工都争当企业的主人,进位争先、大干快上、勇立潮头,为加快推进该行在全市乃至全省崛起、提速赶超作贡献。 

  幸福指数高起来

  践行“员工至尚”的服务理念,落实党内关怀帮扶和员工家访制,走访慰问家庭经济困难、患病或离退休职工 60 人次;组织参加金融普惠、爱心助学、支农助农、精准扶贫、无偿献血、关爱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等一系列社会公益活动。组织开展“中层干部管理能力”、6S 管理、“整村授信”、“柜面业务操作风险防范与管理”等培训 8 次,培训人数达 800 余人次。

  温度有加,触手可及。衡山农商银行视客户如亲人,把员工当主人。始终致力打造优质文明服务窗口,为客户提供温暖贴心、不断闪光的柜台服务。五年来,工作环境的改善,员工福利的提高,晋升机会的增多,幸福指数的增加等将员工的忠诚度、凝聚力进一步提升。

  这是一群怀揣梦想的追梦人,脚下有泥土,心中有真情。不论严寒酷暑、春夏秋冬,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衡山农商银行人的身影。“党建共创、金融普惠”已成为衡山农商银行的一张闪亮名片,全体员工扎根农村,助力农业,贴近农民,走村串户,足迹踏遍了大小乡镇、田间地头,用行动将农商银行的温度传递到千家万户。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躬耕沃土润乡梓
衡阳日报版面八A08躬耕沃土润乡梓 2020-12-25 2 2020年12月2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