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肖湘东 宾 丹
改革大潮浩浩荡荡,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历史从来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
以怎样的精神状态投身全面深化纪检监察“三项改革”(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纪检监察机构改革)的时代洪流,抢占新一轮改革先机?如何以“三项改革”的一体推进不断涵养衡阳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历经波澜壮阔的改革实践,历经探索与磨砺后的阵痛,衡阳纪检监察再次站上了新的历史起点。
A
夯基垒台、立柱架梁,改革脉络更加清晰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2018年以来,衡阳先后开展监察体制、巡察机构、派驻机构、特定区域等方面的改革攻坚,逐一明确主攻方向、重大任务、工作目标、责任主体。至此,“三项改革”同向发力,守正创新不断引来“源头活水”。
持续深化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推进“两个责任”一体发力——
市纪委监委坚持把扎紧织密制度“笼子”作为推进改革的“先手棋”和“突破口”,协助市委出台《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的实施办法》等10余项制度文件,加强各级党委对反腐败工作的全程领导。同时,坚持建制度与用制度两手抓、两手硬,针对责任落实不力、失职失责等行为,及时运用制度实施追责问责。
在全省率先组建巡察机构,构建市级统筹、上下联动、一体推进的巡察格局,探索提级巡察、交叉巡察、延伸巡察、点穴式巡察等模式,组建起完整的市县两级巡察监督体系。
持续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全面履行纪检监察两项职能——
改革之本,制度先行。2018年1月,市县两级顺利完成监察委员会组建工作。在新起点上,严格遵循中央的顶层设计,用规范体制机制和流程再造,促进纪法贯通和法法衔接,共建立健全110项制度,其中,案件监督管理室21项、办案组19项、留置管理支队31项。
推动监察工作向镇街村组延伸,把监察职能精准覆盖到学校、医院、企业、特定区域、社区、农村,打通公权力监督的“最后一公里”。今年7月,全市145个乡镇、42个街道监察办公室全部挂牌成立,标志着衡阳监察体制改革向基层延伸工作迈出新步伐、进入新阶段、实现全覆盖。
持续深化纪检监察机构改革,实现“三转”更高层次发展——
精准定位。通过调整内设机构设置、职能权限和编制配备,将监督检查与审查调查职能分离、部门分设,将76%以上的人员编制数压向执纪监督、执法监察部门,实现定位向监督聚焦、责任向监督压实、力量向监督倾斜。
纪法同向。严格对标纪法贯通法法衔接要求,对内建立具有纪委监委特点的工作制度框架,对外建立了与公检法等执法司法部门协调沟通机制,不断探索执纪执法贯通,有效衔接司法的途径。
驰而不息。坚持实事求是运用“四种形态”,精准把握政策策略,严格规范程序,依规依纪依法行使职权,实现政治效果、纪法效果、社会效果相统一。
B
凝魂铸神——
全面推进、积厚成势,“硬核”打造精兵强将
衡阳“三项改革”谋棋有招,落子有力。
形具而神生。组织架构的“四梁八柱”之“形”重塑之时,如何推进“神”的重铸,从而达到“形”“神”兼备,成为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的新课题。为此,衡阳市纪委监委再出硬招。
强化政治建设“铸魂”——
“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没有足够的理论清醒,思想上就会‘生锈’,在大是大非面前就难以做到旗帜鲜明。纪检监察干部必须弄明白因何而生、为何而战,不断增强政治定力。”2020年4月24日,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刘泽友又一次在政治建设培训班讲授廉政党课。
衡阳市纪委监委注重政治引领,不断强化纪检监察干部的理想信念和宗旨意识教育。推进政治建设考察常态化,每年对县(市)区纪委监委领导班子进行政治建设考察,全面掌握班子运行状况和队伍建设情况,把政治建设考察与业务工作考核、干部选拔任用结合起来,对政治上不忠诚、廉洁上有硬伤的干部一票否决。
坚持选人用人“固标”——
律人先律己。衡阳市纪委监委着眼建设一支让党放心、人民信赖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确保每一名纪检监察干部都是政治上的“明白人”、行动上的“带头人”、作风上的“干净人”。
坚持凡进必考、优中选优。注重年轻干部储备,注重拓宽选人渠道,注重在脱贫攻坚、疫情防控、防汛救灾等一线考察识别干部,真正把忠诚干净担当的好干部选进来。坚持“凭德才用干部、以实绩看德才”,注重从党的干部队伍“大池子”中选配干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鲜明导向。对县(市)区纪委书记、派驻纪检监察组组长、市管企业纪委书记、市纪委监委机关内设机构负责人有计划、分步骤地交流,探索县(市)区纪委副书记特别是常务副书记异地交流任职。
抓实全员培训“淬火”——
坚持全员培训、凡进必训,培训内容以“结合实际、贴近实战、突出实用、务求实效”为原则,围绕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后新的执纪执法要求、工作规则和业务流程等监督执纪工作业务开展。
同时,市纪委监委开创新方法,探索新路径,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全省纪检监察系统率先探索开展互联网+培训的“云端培训”模式,市县乡三级2500余名纪检监察干部走进“云课堂”。近年来,市纪委监委共举办各类培训107次,打造精品课程42门,观看量达5万余人次。
C
作战升级——
系统集成、协同高效,改革红利充分释放
2018年年初以来,衡阳“三项改革”之舟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浪潮中积极试水起航、乘风破浪。
为确保改革蓝图化为生动实践,衡阳市纪委监委注重抓好纪律、监察、巡察、派驻力量的整合融合,提高监督实效,深入探求标和本、惩和防关系,充分释放改革红利。
横向联动,内挖潜力。近3年来,衡阳市纪委监委就如何统筹融合纪律、监察、派驻、巡察四支监督力量进行积极探索,明晰执纪监督与巡察监督、派驻监督全面融合的途径,明确执纪监督部门加强对所联系的派驻机构日常监督工作的综合、协调和指导,建立巡察派驻联动机制,巡察前派驻机构提前跟进沟通,巡察中派驻机构与巡察组同向发力,巡察后派驻机构持续跟进,深入推进监督力量的协同配合和深度融合。
纵向协同,形成合力。市纪委监委建立了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一体发力的“纵向”工作机制。强化上级纪委监委对下级纪委监委查办案件指导和协调的同时,对下级纪委监委(或派出监察办公室)重要案件线索,由上级纪委监委建立健全与各方力量调配、工作融合等制度机制,实行归口管理、提级排查、提级办理,实现彻查严办。通过上下协调,共同作战,实现了基层监督执纪从“分散独立”向“区域联合”转型。
标本兼治,持续发力。近3年来,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把执纪和执法贯通起来,监督执纪和监察执法一体推进,无论是审查调查的处置量,还是“四种形态”处置总量,都远远超过改革前,执纪执法综合效果更加凸显。与此同时,坚持高压震慑与政策感召相结合,绵绵发力,久久为功,让违纪违法干部逐渐认清形势,回到相信组织、主动交代的正确道路上来。2019年以来,全市共有88名干部主动投案。
回望来时路,改革红利逐步显现,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正在形成。站在新的起点,衡阳将持续深化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纪检监察机构改革,保持战略定力,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重整行装再出发,奋力扬帆再起航,奋力谱写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