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姗
11月10日,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出炉,衡阳遗憾没有入围。不少市民表示遗憾的同时,也积极表达了“志在成功,决不言弃”的坚定决心。
正所谓,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之所以备受关注,既是一块“金字招牌”,源于国家对一座城市发展的肯定,更源自广大市民群众对于城市建设的认可。因此,衡阳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始终坚守为民初心,始终紧紧围绕促进人民福祉来进行。近年来,我市把文明创建与补齐民生短板紧密结合,积极解决民生实事,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得到明显提升,这也成为衡阳坚定信心、重新出发,奋力争取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新胜利的最强“硬支撑”。
“城市是我家,创建靠大家”,这不止是一句口号,更要强调实际行动;这不仅是个人行动,更要引导广大市民群众都行动起来。回首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过程,是衡阳市民对城市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与日俱增的过程。随着创建工作的持续有力推进,市民群众对城市生活垃圾、交通现状等优化提升积极建言献策,“城市主人翁”意识越来越强,“文明”开始成为这座城市的共知共识。而相应的,正是广大市民的积极参与,文明城市创建也在不断提升着市民的生活条件。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不仅要重于其名,更要重于惠民实际。这是因为,文明城市,为民而创,为城而建,两者已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共同体。
为民而创,就是要坚持创建工作始终围绕“民”字展开。通过创建,城市让市民更有归属感、幸福感、自豪感;通过创建,市民的文明点滴,更能凸显一座城市的活力、动力与魅力,这也是文明城市创建的应有之义和真正价值所在。
为民而创,就是要重申市民是城市发展的见证者和受益者,同时也是建设者和参与者。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作,内容涉及城市生活和管理的方方面面。作为城市的主人和细胞,市民群众最了解城市的肌体,因此也最有发言权。文明城市创建,必须时时把脉市民群众的所需、所想,始终不忘创建为民、创建惠民的初心所在,才能赢得市民群众最广泛的支持,才能确保创建工作“不降温”、创建活动“不断线”,才能离文明城市的要求越来越近。
让我们都重整行装、重新出发,努力拉长长板、补齐短板,在新起点上撸起袖子加油干,争取主动、创造优势,用实实在在的工作新成效争取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新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