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面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石鼓区在全省率先推行“五中心合一”新型综治信息化指挥体系,通过平台融合、资源融合、专群融合,形成了“一中心一张网一条心”的社会治理架构。去年,该区跻身全省平安县(市)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民意调查位居我市城区第一,“五中心合一”“一村一辅警”等经验获中央肯定——~~~
2019年05月13日 星期一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石鼓区在全省率先推行“五中心合一”新型综治信息化指挥体系,通过平台融合、资源融合、专群融合,形成了“一中心一张网一条心”的社会治理架构。去年,该区跻身全省平安县(市)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民意调查位居我市城区第一,“五中心合一”“一村一辅警”等经验获中央肯定——
三大融合走出治理新路 万家灯火照亮平安石鼓
■策划:周文源 统筹:苏文波 罗飞虎 陈毅 撰文:本报记者 谭晓波 图片:本报记者 周琪 石鼓区委宣传部提供 天下安则民富,天下和则民乐。对一个城市的居民来说,平安是最基本的幸福,也是一切幸福的源泉。 百姓有任何困难,只要到区综治中心,就能得到又快又好的解决;高清摄像头“十步一哨”,全方位守卫着城市的每个角落;“一村一辅警”“衡阳群众”唱响全民创安“大合唱”…… 正是这一帧帧图像构建了石鼓百姓满满的安全感与幸福感。近年来,石鼓区积极探索平台融合、资源融合、专群融合的“三大融合”多功能平台为载体,创新构建以“五中心合一”为中枢、以网格化夯基础,以信息化强支撑,以群防群治聚合力的新型综治信息化指挥体系,形成了“一中心一张网一条心”的社会治理架构,提升社会治理的智能化、专业化、社会化水平,让杜甫笔下“九州道路无豺虎”“天下朋友皆胶漆”社会安定和谐的美丽图景照进现实。 一组组闪耀的荣誉,为石鼓百姓的安全感写下详细的注解:去年,石鼓区跻身全省平安县(市)区,成为我市第二家享有此殊荣的县(市)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民意调查位居我市城区第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郭声琨在石鼓区综治中心调研时,对石鼓区“五中心合一”“一村一辅警”给予高度肯定。 平安石鼓建设为石鼓区经济社会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近年来,总投资500亿的湖南华侨城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纷纷抢滩石鼓;2018年全区经济运行多项指标位居全市第一。 “一中心”联合会诊解“百家难” “真没想到跑一个地方就彻底把问题解决了,再也不用像以前一样一个事要跑多个部门,办事不仅效率高还效果好,这件实事真是办到了我们老百姓的心坎上!”提起石鼓区创新实行“五中心合一”模式,青山街道牛角巷社区居民胡女士由衷地竖起大拇指。 原来由于附近商家乱丢营业垃圾,让胡女士家住房门口的花坛变成了“垃圾站”,严重影响了她的生活居住环境,让她苦不堪言。之前,她分别多次向园林局、环卫局、城管局等部门反映,部门分别执法没有形成合力,相关部门整治后立马出现“反弹”。反反复复,近半年来一直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日前,胡女士听邻居介绍,来到区综治中心反映问题,中心立即组织青山街道、园林、环卫等多部门会商,针对其反映的问题,第二天就多部门开展专项行动,一次性解决了这个难题。 石鼓区是老城区,辖区社会综合治理、社会和谐稳定压力大。过去由于各部门各自为战,很多群众找不准解决矛盾问题的职能部门,一些群众像胡女士一样跑了不少“冤枉路”。 人民的点滴诉求是“平安石鼓”创建的哨声。去年,按照“一个平台资源共享、统筹调度各司其职、高效运作快速反应”的总原则,石鼓区委、区政府创新在全省率先推行“五中心合一”模式,即将“群众来访接待中心、矛盾纠纷调处中心、信访维稳中心、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和综治中心”这五个中心进行合一,实现了“进一家门,解百解难”,打造了枫桥精神的“石鼓样本”。 “五中心合一可以做得很实在,成为信访调处的‘快车道’;也很容易变虚,成为‘花架子’,关键是要找准高效化解信访问题的落地点!”石鼓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赵伟告诉记者,石鼓区始终坚持问题导向,高效运用信息化平台,注重问题解决,创新推行“1+2+3”的领导轮班接访制度,即每天1名县级领导带领2名科级干部和3名科级后备干部轮流接访,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值班领导立即调处解决。 “与此同时,通过分类处置、对口交办、跟踪问效,做到资源整合、信息共享、相互协同、实用实效,实现综治工作大协调、大指挥、大调度,有效构建了‘大综治’实战体系。”赵伟介绍“五中心合一”还创新整合区纪委监委扶贫领域信访接待、区妇联婚姻家庭矛盾纠纷调处等职能,对群众反映的家庭、劳资等行业性、专业性矛盾纠纷,区司法局负责的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及时会同妇联、人社等相关部门进行及时调解。同时,通过引入社会律师及区律师资源库的知名律师提供法律咨询服务,为弱势群体、困难群众提供法律援助服务。 高效的实战体系,向人民交出满意“答卷”:截至目前,全区信访问题化解率较往年同期提高了26.2%,群众重复来访率下降了51.8%。全区信访形势得到明显的好转,没有发生一起群众赴省、赴京信访事件。 “一张网”打通基层治理“末梢” “风起于青蘋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基层群众的利益诉求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回应与诉求,往往就会导致“小事拖大,大事拖炸”。 为了打通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守好“前哨”阵地,从源头上化解社会矛盾,石鼓区在全市创新将网格化平台、雪亮工程、视联网、电子政务外网整合成“一张网”,将技防、人防和物防有效融合,构建立体交叉智能防控体系,初步实现了社会服务零距离、社会管理全覆盖、群众诉求有响应、便民服务更高效。 在石鼓区综治中心的二楼视频监控室内,工作人员只需轻点鼠标,就能实时监控202个社区网格中的治安状况。为了筑牢实体化平台,石鼓区将综治中心平台建设、“雪亮工程”建设、网格化建设三大工程合一。石鼓区财政对三级综治中心和雪亮工程建设累计投入资金近亿元。46个社区也均建成了综治中心,实现了上下信息互联互通。同时,在全区的大街小巷,共建设并接入高清视频监控点位3143个,实现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去年以来,共收集涉案、涉稳线索200余件次,协助调解纠纷300余起。 近日,石鼓区演武坪社区居民夏先生,来到区综治中心反映一起汽车轮胎被扎的恶性行为。中心工作人员立即通过调取视频监控、查找相关图像、安排社区干部上户调查。此事最终得到妥善的处理,解决了邻居矛盾进一步激化。“‘一张网’实现了监管无盲区,极大提升了我们老百姓的安全感!”夏先生高兴地说。 在充分发挥三级综治中心和雪亮工程的基础上,石鼓区还大力实行网格化服务管理,推动人员下沉、责任落地,筑起对各种矛盾问题预测预警预防的第一道“防火墙”。该区在全区202个网格中均配备了专(兼)职网格员,建立矛盾纠纷“早发现、早制止、早处置”的运作机制,切实加强社区矛盾调解工作,实现了“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据统计,目前,全区共化解矛盾纠纷758件,化解纠纷成功率达96%。 “一条心”唱响全民创安“大合唱” 5月11日,一如以往的周末,作为我市传统商贸繁华地带的石鼓区中山北路,人流不息,一派热闹。然而,人流的密集也让这里成为了治安问题频出的“重灾区”。 如今,这一现象已大为改善。今年4月,石鼓区人民街道率先在全市设置群防群治岗,由街道干部、公安派出所民警、民兵、“衡阳群众”组成的人员,全天候坚守在街道的治安重点监管区,让犯罪分子无处遁形,市民的安全感与幸福感倍增。 近日,市民许女士在逛街时因不小心手机被盗,发现后她一路呼喊追赶小偷,当时正路过的“衡阳群众”谢江、宋伟听到求救后,不惧危险,勇敢将小偷扭住送警,挽回了许女士的损失。 “众人划船开大桨,我们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实现了街道、社区、居民三级联动,构建了多纬度、立体式、无缝隙的社会治安体系!”人民街道综治办主任邓正国介绍,今年人民街道发案率比较同期下降六成,破获治安案件42起,行事拘留7人,行政拘留31人,在全区“春雷行动”成效中位列第一。 这是石鼓区群防群治形成“大治安”格局的生动剪影。自今年2月以来,石鼓区按照全市“衡阳群众”品牌创建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让群众成为平安创建的参与者、推动者、监督者,唱响全民创安“大合唱”,形成全民参与、全民参战的整体大防控局面,实现了由“警力有限”到“民力无穷”的转变。目前,石鼓区共有“衡阳群众”志愿服务分队15个,98支小分队,志愿者4603人。 凝聚群智群力,石鼓区创新不断。去年11月,该区黄沙湾街道青石村在我市率先成立“一村一辅警”警务室,把风险防控的触角延伸到村组,矛盾纠纷化解、社会面防控、交通安全管理等工作向“有人管、管到位”全面转型,上下贯通、点线面结合、内外联动、专群一体的群防群治防控网络正在石鼓区逐步形成。 综治中心工作人员热情招待来访群众 三级巡逻织密“平安网” “衡阳群众”志愿者齐上阵,实现共建共治共享 平安石鼓让百姓幸福感不断增强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三大融合走出治理新路 万家灯火照亮平安石鼓
衡阳日报版面三A03三大融合走出治理新路 万家灯火照亮平安石鼓 2019-05-13 2 2019年05月13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