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之举,也是实现贫困户长期稳定脱贫的重要措施。今年,我市坚持“四个结合”,产业扶贫取得丰硕成果。
产业扶贫与发展特色农业相结合
衡东兆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出资搭建大棚,提供种苗,并抽出专门技术人员,带动300多贫困户种植香菇,贫困种植户人均增收2000元左右。同时,该公司安排了100多个贫困农民在公司就业务工,人均年收入2万元左右。这是我市产业扶贫与发展特色农业相结合的一个成功事例。
近年来,我市结合“一县一特”“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农业产业促进行动,因地制宜地确定了粮食、畜禽、油茶、林木、蔬菜、茶叶、特种水产、特色水果、中药材、休闲农业作为我市十大扶贫重点产业。一方面,大力发展“短平快”特色产业,快速带动贫困户脱贫;另一方面,着眼长远,大力发展油茶、林木、茶叶等持续长久有收益的产业。
2018年,市、县两级财政落实了6000万元油茶产业扶贫专项资金,对贫困户新造1亩以上、5亩以下油茶林给予专项补贴。全市已有6648户贫困户新造油茶11687.7亩,到2020年,每个贫困户有望通过发展1亩以上油茶林实现长效脱贫。衡阳油茶产业扶贫经验在中央新闻联播上得到推介。
产业扶贫与发展新型经营主体相结合
今年,我市出台了《关于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产业扶贫的实施意见》,对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自主发展产业、委托帮扶、务工帮扶等扶贫模式,明确了奖补措施,“新型经营主体+基地+农户”产业扶贫经营机制逐步完善。
衡南县广林玫瑰香猪采取“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将政府提供的扶贫贷款由公司集中使用和偿还,公司为贫困户免费提供玫瑰香猪猪仔、养殖技术以及防病防疫服务,生猪出栏由公司实行合同定购。以每户养殖5头为例,每批次可获利5000元以上,每年养3批次,可获收益15000元以上。
目前,全市已有1781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产业扶贫,对接帮扶贫困户270325人。
产业扶贫与发展新产业新业态相结合
加快发展“光伏扶贫”“互联网+扶贫”“旅游扶贫”等高附加值的新兴业态,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民脱贫致富,是我市脱贫攻坚的又一特色。
据统计,全市共有265个贫困村纳入全省光伏扶贫建设实施方案,装机规模达到2.44万千瓦,目前已有149个村级电站建成并网,其余116个村级电站已建成,将于7月底并网发电;同时将新建6个集中式光伏扶贫电站项目,可帮助3660多户贫困户每户每年增收3000元。全市已建设村级电商服务站543个、湖南扶贫小店670个,2017年帮助贫困户网销农产品交易额达3924.5万元。
各地还充分挖掘贫困地区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衡阳县以油菜花节、常宁市以油茶旅游文化节、南岳区以云雾茶文化节祭茶大典暨万寿茶会、衡南县以乡村旅游春季赏花节、衡东县以千亩连片湘莲观赏园、珠晖区以梨园小镇梨花节等为重点,着力打造了“一县一品”乡村生态旅游扶贫品牌,有力助推了当地贫困群众增收脱贫。
产业扶贫与金融扶贫相结合
近年来,我市充分发挥金融在产业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和杠杆作用,着力突破产业发展的资金瓶颈,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资金保障。
目前,全市新建金融扶贫服务站322个,其中“三站融合”(金融扶贫服务站、助农取款服务点、农村电商服务站)站点数达到142个,为11.78万贫困农户建立了金融服务信息档案。2017年,金融扶贫服务站的金融精准扶贫贷款余额、产业精准扶贫贷款余额分别达59.47亿元和18.9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1.81%和189.13%。
角山米业以“分贷统还”模式,带动全县209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贷款8173万元,三年可入股分红2451.9万元,在全省创立了金融产业扶贫“角山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