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雁峰区召开的推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坐落于白沙洲的“恒飞电缆”以其上年实现税收7229万元、亩产效益90万元居全区首位而获得“亩产效益”奖。这比2008年改制时年利税约200万元,增长30多倍。地还是这块地,人也还是这些人,企业效益为何变成“寸土寸金”?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恒飞电缆”占地仅68亩,可谓“弹丸之地”。如何做大做强?公司领导班子多年前即引入单位面积投入产出比即“亩产效益”概念,确定了围绕效益调结构、瞄准市场抓创新的思路,开展了以效益为核心的调结构、抓创新竞赛。
多个产品填补国内市场空白
多年来,该公司以效益为核心,不断促进产品结构提质升级。
去年,该公司的新型环保防火类电缆关键技术的研究及产业化、环保型超低温特种信号电缆关键技术与应用、新能源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用电缆、薄壁轨道客车用电缆(单芯、多芯、多芯多对)等项目获重大突破,分别填补了国内市场的空白、首批获得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认证。
该公司负责人介绍,过去国内外大多采用的是氧化镁矿物绝缘防火电缆或云母带缠绕的防火电缆,该线缆不仅生产设备依靠进口,而且价格昂贵、生产成本较高,在生产加工、运输、敷设安装和使用过程中受到极大局限,难以大规模普及使用。对此,该公司采用低烟无卤阻燃陶瓷化聚烯烃材料作为防火层,突破传统概念,不但使耐温等级提高到1800℃,而且大大提高了电缆的柔软性和可储存期,同时具有阻燃、无毒、低烟高弯曲度等特性,材料性能远超同类产品,一举填补国内市场的空白。
近几年,新能源汽车产业方兴未艾,开发与之配套的高端环保、智能电缆产品成为线缆行业的必然趋势。该公司针对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用电缆的技术性能要求,重点对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用电缆中的电源线结构、控制线结构、辅流线结构等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实现对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用电缆技术关键的突破和工艺难题的攻克,成为国内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用电缆领域首批获得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认证的企业。同时,通过对高分子聚合物的研究,成功研制开发了高性能的电缆绝缘材料,产品具有散热快、载流量大、尺寸小等特点,大大提高了装备的运行效率,可广泛应用于高速列车、城市轨道等高端装备。
未来五年冲刺“双百亿”
与此同时,该公司瞄准市场抓技术创新,做到市场需要什么就开发什么,生产则做到投产一代、创新一代、储备一代。
近5年,该公司主要研发项目达25项,投入技改资金8.5亿余元。其中,仅2016年、2017年,技术研发支出就分别达5328万元、5350万元,均占企业年度财务预算的3.5%以上。主要用于研发轨道交通电缆、矿用电缆、火箭发射专用高温电缆、风力发电电缆、光伏电缆、超高压电力电缆等产品,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和壮大。
未来五年,该公司将依托衡阳、长沙两个电线电缆生产基地,实现双百亿目标——百亿产值、百亿市值。董事长何忠诚表示,将把恒飞电缆品牌打造成为国内一流的特种电线电缆专业品牌,完成由单一产品生产向集设计、研发、生产、安装、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大型电线电缆企业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