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教学形式新奇”“是位富有魅力的教师”“张老师的英语课堂上,我们是学习的主人”……这些是市二十三中的学生们写给英语老师张莹的评语。
提起张莹老师,那可是不少学生心目中的“女神”:形象好、口才棒、知识渊博、严谨敬业,对学生的成长更是关切备至。的确,张莹可谓是教师队伍中不多见的“全能型选手”——英语口语流利,理论功底深厚;论文频频发表,教学比武频频获奖。她不仅是一位赢得学生100%满意、老师们交口赞赏的英语老师,更是一位体现了新时代特色的“新型教师”。
自1995大学毕业入职市二十三中后,张莹就一直坚守在这块教育园地,辛勤耕耘。位于珠晖区的市二十三中原为铁路二中,因为企业办学条件的限制,学校教学设备简陋,教学质量下滑,学校一度濒临分解。2004年7月,该校划归衡阳市,改名为市二十三中。在原铁二中学工作的近十年时间里,张莹仅上过一节校内公开课,去长沙教办学习了一天,被长沙教办教研员听过一节英语课,专业成长平台捉襟见肘。在这样的困境下,她从未放弃自己的专业成长,尽管比别人走得慢,但坚持自学,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最终在平凡的岗位上收获属于自己的职业幸福。
如今,在新课程背景下,张莹直面挑战,大胆创新,探索并实践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推行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探究问题、梳理、总结知识的能力,使学生真正自主合作学习。
记者慕名来校采访时,张莹正在给学生们上一堂英语课。她的课堂没有花花绿绿的摆设,也没有电教设备忙忙碌碌的轮番亮相。一块大黑饭,一只粉笔,偶尔会用一下投影。她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们4到6人一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45分钟的课她只讲15分钟,然后布置任务,让学生们现场合作完成,所有知识都是在学生们的讨论与发言中掌握。期间,张莹会与各组学生及时进行沟通,了解他们需要解决的问题,与他们一起解决难题。
“还有不同意见吗?”“请你再表述一下。”“你们交流交流。”“有这种可能吧?”“大家同意吗?”“可以吗?”“你们觉得这个翻译正确吗?”这是张莹上课与学生交流时最常用的语言,她的思路清晰、流畅,如行云流水一般。这种课堂很受学生欢迎,一节课的讨论和思考,学生们收获的不仅是知识,还有方法和技能,以及反思精神。下课了,学生们意犹未尽,有的边翻字典边讨论,有的还围着老师提问求解。
对于这种教学方法,张莹这样解释,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首先是让他们知道团队的力量比单打独斗要强得多,要学会团队协作。其次就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他们能够像绿色植物那样,主动地去吸收阳光和养分。但“自主”也并不意味着完全放手,张莹将侧重点放在为学生搭建平台,通过引导、帮助,“让学生逐渐学会自主合作学习”。她说:“英语是一门语言,它承载着多方面的内容,我要让学生知道英语并不是一个单纯的学科,而是一种了解世界的方法。”比如讲到一个国家,她不只是告诉学生们怎么读,而是让学生们从历史、地理等角度充分了解这个国家,抓住一切机会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和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知识的能力。
就是这样的课堂成了学生们最喜爱的课堂,英语学科也成了大家最喜爱的学科。张莹不仅是一名出色的英语教师,她还当了18年的班主任。为了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张莹只要一有空,就会把办公室“搬到”教室的最后一排。这样在观察学生“学”的同时也能反观任课教师的“教”,更加全面了解学生,融洽师生关系,更有针对性地教学。为了更好地陪伴学生成长,张莹还自学考取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正因为她颇具特色的教育教学方式,她所教的每个班级都朝气蓬勃,学习气氛浓厚,历年来都为校级示范班集体。英语成绩更是在学校乃至全市名列前茅,甚至屡创班平105分以上的佳绩。
在分组学习中,张莹为学生解答疑问。
衡阳名师·金牌教师
衡阳市教育局
衡阳日报社
联合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