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耒阳工农兵苏维埃政府劳动券。
1928年2月14日,朱德、陈毅率领湘南暴动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师进军耒阳,当天下午受到了耒阳人民的欢迎,耒阳县委在当时的城隍庙召开群众大会。会上,朱德宣布湘南暴动胜利。2月19日,为了巩固胜利成果,加强领导,中共耒阳地方执行委员会在耒阳市杜陵书院召开工农兵代表大会,选举成立县苏维埃政府,刘泰任主席,徐鹤、李树一任副主席(劳动券上均有3个人的签名),并成立了军事、财经、土地、肃反和青年委员会,全县18个区300多个乡也相继成立了苏维埃政府。为了扩大红色政府的影响,适应当时政治斗争和经济斗争的需要,打击国民党反动政府所统治的金融市场,劳动券也就应运而生。
负责劳动券印刷、发行的是苏维埃政府财经委员会下属的经济处。当时经济处办公地点设在耒阳市水东江镇三顺祠,三顺祠同时也是朱德当时在耒阳的办公处。经济处的处长是谭楚才。为了印刷劳动券,苏维埃政府设立了石印局,专事这项工作。
劳动券其实是一种货币,为了保证券币的流通,耒阳苏维埃政府发布了文告和通令,同时为了让劳动券物有所值,苏维埃政府规定壹圆劳动券可兑换一块光洋,经济处将从打土豪劣绅中积累起来的光洋,作为兑换保证,从而使持该券者都可在此兑换到光洋。这样一来,劳动券一时流通全耒阳,集市买卖、商品交易都可使用,畅通无阻。当时苏维埃政府的工作人员发津贴用的就是劳动券。
壹圆劳动券印出来后,在市场上找零使用的是铜元,为了改变这一找零方式,1928年3月底,经济处又印制了一批角票。遗憾的是,这批角票刚印好,尚只用作各乡干部来往吃饭结算,还未在市场流通,就再也不能流通了。因为到1928年4月1日,为镇压湘南暴动的工农革命军,国民党派兵大举反扑,为实现战略转移,朱德、陈毅率领工农革命军离开了耒阳,耒阳再次落入敌手。劳动券也被迫停止流通。因此,劳动券发行、流通的时间只有一个多月,发行量约万余元。
劳动券和当时所有的纸币一样,是一种与光洋券、信用券等一样的通用货币,那么县苏维埃政府为何将它叫劳动券呢?它表达了当时耒阳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对于共产主义理想的向往,对革命胜利的信心。劳动券正面印有耒阳工农兵苏维埃政府“劳动券”,四角有“壹圆”字样,周边有简单的花纹框,框内右方印有马克思像,左方印有列宁像,中间为“壹元”面值,下有县苏维埃主席刘泰和副主席徐鹤、李树一的签名及“中华苏维埃元年印”字样。背面有“耒阳工农兵苏维埃政府之印”圆形印章,印章直径10厘米,盖印处并用墨笔编有号码。
耒阳工农兵苏维埃政府劳动券现存4枚,3枚壹圆券,1枚贰角券。贰角券与壹圆券的相比,没多少区别,只是面值数不同而已。其中1枚壹圆券和仅有的贰角券于1985年被收藏于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在该馆的土地革命时期文物展厅中展出;1枚壹圆券于1986年被湖南省人民银行征收;另外一枚壹圆券现存中共耒阳党史陈列馆——培兰斋。
耒阳工农兵苏维埃政府劳动券作为中国共产党最早发行的纸币,其流通时间虽然短暂,但对当时扩大红色政权的影响,适应当时政治和经济斗争的需要,打击国民党反动派所统治的金融市场起到了极其重要作用。
(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胡建军根据龙勇、廖和平编著的《衡阳文化源流》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