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笑满三湘”泉湖“二月八”演出现场。

泉湖“二月八”广场。
泉湖“二月八”,始于明朝,绵延至今600余年,是湘南著名的农耕民俗庙会,2016年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
泉湖镇位于衡南县西部,因“泉湖”而得名。同治《清泉县志·地理志》云:“泉湖在城南七十三里,水由石沙涌出,可溉田千亩,极旱不竭。夏秋间水面烟浮,天必雨。其地有泉湖市。”“泉湖市”,即因“二月八”庙会而形成的集市。
泉湖“二月八”起源于寿佛庙会,其文化内涵体现为“和、寿、静、行、实”,强调“性善、公正、诚信、务实”,追求社会和谐,是一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泉湖“二月八”,俗称“赶二八”。唐·韩谔《岁华纪丽》载:“二月八日,释氏下生之日,迦文成道之时。”泉湖“二月八”与祈佛有关。《清泉县志·释道篇》载:“唐无量寿佛,姓周氏,郴程水乡人,母熊氏,产时有牟尼入怀之兆,生而颀面大耳,骨瘦如柴,标姿异人。” 民间亦称无量寿佛、寿佛爷,生于郴州资兴周源山,后在衡州成佛,166岁时在全州去世,被供奉为东方寿佛。衡南民间有无量寿佛“生在郴州,死在全州,成佛在衡州”之说。明清至民国,泉湖“二月八”庙会在庙山的寿佛殿(今存遗址)举行。旧时,庙宇常年香火旺盛;每逢二八寿佛爷生日这天,各方善男信女前来祭拜、许愿祈福。“二月八”这天天刚亮,成百上千人执香火,绕街巡游,人潮涌动,热闹非凡。
自古湘水、耒水、舂陵水、蒸水四季通达衡南。明初,衡永大道从茅洞桥改至泉湖转道,衡祁古道与衡永大道在此交会,朝廷在泉湖设立七塘、八塘两 处驿站。泉湖镇一时成为湘南宗教、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们纷纷在湖畔摆摊设铺,逐渐成商贸集市,庙会每年持续三天,集市逐渐扩大,史称“泉湖市”。解放以后,泉湖庙会祈佛活动逐渐转向南岳,而泉湖“赶二八”的民间习俗却更加兴盛。“赶二八”的群众来自衡阳、郴州、永州、邵阳、广西、江西、福建等地,盛时达20万人次。
近年来,衡南县因势利导,将“二月八”打造成农耕文化节。2014 年,泉湖镇规范老街市场、马路市场、山坡田边市场,进一步完善农贸市场功能,恢复鱼苗、花卉、耕牛、木材等交易专业市场;以国道322沿街商铺 2.5 公里“一线”“二月八”文化广场和“二月八”农贸市场为两翼打造非遗街区;新建泉湖“二月八”农耕文化博物馆,汇集古代农耕技术展示、传统手工制作参与,农耕文化陶冶为主题的文化乐园。2017 年,“二月八”文化活动广场建成;2018 年、2019年农历二月初八,湖南省“笑满三湘”文艺志愿者连续两届走进泉湖“二月八”农耕文化节惠民演出 , 提升了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向吟吟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