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静
近日,中考、高考成绩纷纷出炉,面对满意的录取结果,不少考生和家长喜笑颜开。为了庆祝孩子取得的好成绩,热闹非凡的升学宴在各地开了花。
为了传达喜悦、祝福、感谢,举办升学宴庆祝原本无可厚非。但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升学宴出现了变形。在推杯换盏的宴会上,升学宴的本质似乎也淹没在了鼎沸的人声之中。
在哪办?办几桌?请哪些人?预算多少?办酒席的背后是一系列纷至沓来待解决的问题,钱不少花还担心宴会上什么地方照顾不周,对于举办的人来说这并不轻松。而对于前来观礼祝福的人来说,同样也不轻松,不少人感叹,算下来,一个月辛苦工作赚的钱纯粹是“为他人做嫁衣”。
近年来,多地教育部门、纪检监察部门发布“拒绝升学宴”倡议书,严禁违规操办和参加升学宴。到底要不要办升学宴?怎么庆祝孩子顺利升学?家长不妨多问问孩子的意见,更重要的是要让升学宴回归祝福的本质。
让升学宴回归祝福的本质,可以让庆祝的形式更加多元化。家长可以不拘泥于办传统的宴会,而是将自主权交到孩子手中,让孩子自己策划一场喜欢的主题活动,邀请他自己的好友来到现场庆祝;家长也可以带孩子去赴一场游学盛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外出旅游,边玩边学;还可以把办酒席的钱交给孩子,让他们自行分配管理,锻炼孩子的财商。
近日,在安徽合肥市肥东县,一份“集体升学礼”不仅收获了孩子们的认可,更让不少家长频频称赞。80位准大学生代表集体参观了包公故里文化园,感悟包公文化,并进行现场宣誓、向父母献花。简单的仪式背后同样满含对过去的感谢、对未来的祝福,现场温情满满。不少网友也纷纷点赞此举。全新的形式,不仅丝毫没有减弱这份升学的祝福,还让祝福中暗含了更多的意义。
让升学宴回归祝福的本质,是为了让人情味多一点、人情债少一点。面对即将迈入人生新阶段的孩子给予肯定、期许本身是好事,但礼金有时候只会加重双方的负担。给予孩子一些富有意义的礼物会是更好的选择,不造成攀比,不形成负担,不产生浪费,只送上最真挚的喜悦和期盼,让暖意清风吹拂而过,助力孩子们飞向自己想去的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