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早一点 2023年12月13日  

  ■龙健雄

  彭哥的小车几乎每天都停在单位停车场固定位置。他停车的地方十分令人羡慕,临墙的地方冒出一大节雨棚,刚好划定三个车位,既可以挡阳,也可以避雨,车子进出没有阻碍。相比之下,大家停在树底下的车就没有那么幸运,太阳西晒,掉在车顶上的有枯枝落叶,还有树油和灰尘。我很是好奇,但一直不敢问,因为彭哥比我要早几年来单位上班,资历比较老,猜想“近水楼台先得月”也不是没有可能。

  或许是同乡的缘故,逮住一回小聚的机会,我还是忍不住问了问他,是否有什么好方法停到车位上?彭哥听后,神秘地一笑,很轻松地冲我来了一句:“起早一点嘛,来早一点就好。”彭哥跟我说,他每天早上按时起床,一来是巧妙避开家里附近一座特别拥堵的过江大桥,二来就是“抢占”停车场的车位,虽然没有明文规定谁停在什么位置,但先到先得、早到早停,对谁都是一样公平。末了,彭哥开心地对我说:“有时我到停车场的时候,保安大哥还没有开门呢。”

  彭哥的一席话让我恍然大悟。

  是呀,求人不如求己,比大多数人来得早一点,车位不就轻而易得?我有些惭愧,其实“来早一点”的观念是我这几年不小心把它弄丢了而已。

  犹记得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当新兵那年,每每值班班长一声长哨,全连官兵就要立即起床,穿衣服、叠被子、整理着装、戴帽子、系腰带,有时还要一路快跑去一趟洗手间。在这一气呵成的十分钟后,又是一声长哨,值班班长大声喊着口令:全连集合,准备出操!作为新兵蛋子的我,那时总是比战友们慢半拍,要么是没有穿袜子,要么是卫衣下摆没有扎进军裤里,要么就是急匆匆地冲进队伍却忘记了戴军帽……可想而知,那个十七八岁的我是如何度过一个又一个狼狈的早晨。

  为了不让我拖全班人的后腿,憨憨的老班长一遍又一遍地教我叠被子,教我如何快速地整理着装并且自我检查。好在我不至于太过笨拙,慢慢地在速度上有了很大改观。机灵的战友小孟在一个训练间隙拉我去一边“咬耳朵”,他细声细语地告诉我,要注意学习老班长他们的习惯:帽子腰带放在枕头边,衣服裤子按穿着顺序放床头柜,没事你就把被子反复叠一叠,叠出像模像样来,叠出深深的印痕出来,起床就那么一横一折一抹平就基本成豆腐型,起床那十分钟要做的事就变得干净利落,时间上也绰绰有余。还有一点!小孟把我衣袖拽了拽,在我耳朵边小声说:“实在不行,你悄悄提前五分钟起床嘛。”

  响鼓不用重锤,我很快就融入了火热的军营生活,那种凡事提前的习惯基本上贯穿二十五年从军时光。在大学读研究生和国防大学联合培训期间,我荣幸担任班长,每每轮到值班的那一周,我都是提前悄悄起床、洗漱,然后踩着手机里“59秒”的跳动而吹响哨声,印象中没有漏过一次准点吹哨。

  彭哥的话语彻底点醒我骨子里的提前意识。自从那次交流过后,我大部分情况下都是第一批进入单位停车场的人,虽然嘲笑自己“从我开始卷起来”,不过,再也没有遇到过抢车位的尴尬和苦恼。

  稳妥地掌控时间,从提前计划时间开始。有计划的时间是一种力量,它检验个人的耐心与毅力,给予我们生命意义和价值,它是一种资源,更是一种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