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晚报讯 (见习记者 彭静 通讯员 田菁) “才做了三四次治疗,我就不腹泻了,效果真的蛮好。”近日,患者杨某笑容满面地对衡阳市中医医院脾胃病科主管护师李飞亚说道。
据悉,70多岁的杨某有长期腹泻的症状,严重时一天要拉七八次,且全是水泻,这对他的日常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杨某来院就诊后,李飞亚为其实施了中医特色疗法——脐灸,一个疗程还没结束,杨某的情况就得到了明显改善。
“脐灸就是在肚脐上隔药灸,根据人体的寒、热、虚、实,通过辨证论治选择合适的药粉,将药粉放入肚脐,平铺药饼施灸。”据李飞亚介绍,脐灸可以调理腹胀腹泻、恶心呕吐、心悸怕冷、畏寒肢冷、腰膝酸软、小便清长、失眠多梦、疲倦乏力、肥胖水肿等等不适症状。
脐灸历史悠久,殷商时期就有熏脐治病、蒸脐祛疾的记载,在我国晋代时期由医家葛洪率先总结和提倡脐疗,开创了药物填脐疗法的先河。
脐,在中医称之为“神阙穴”,是人体先天之本源,五脏六腑之根本。与十二经脉、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皮毛骨肉都有着极为密切关系,是强壮补虚的要穴,具有补脾肾、益精气、抗老驻颜的功效。
在现代医学上它又称“肚脐眼”,民间俗称“天眼”,是胎儿在母体内生长发育运输营养物质唯一通路,脐部皮肤分布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无皮下脂肪,具有良好的热敏度及传导功能,更易于药物吸收。脐灸借助艾火的纯阳热力,可充分调动机体的生理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力,达到祛病保健的目的,对于各种迁延不愈的慢性病、虚寒性疾病疗效甚佳。
炎炎夏日,在冷饮、瓜果、冰淇淋的轮番洗礼下,更需要好好呵护脾胃。脐灸疗法是中医养生治病的瑰宝,具有适应症广、简单安全、功效显著等优点,是一种绿色环保疗法,能有效帮助大家打好三伏天的保“胃”战。
值得注意的是,脐灸后6小时内避免洗澡,注意保暖,多喝温开水,半小时内不要用冷水洗手,避免寒邪入侵;灸后宜清淡饮食,忌辛辣、刺激、油腻、寒凉之物;灸后若脐部稍感痛痒,不可搔抓,数日内自可消退;过饥、过饱、脐部皮肤溃烂者及孕妇禁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