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小弹簧圈拆掉颅内“不定时炸弹” 市中心医院成功完成一例颅内血泡样动脉瘤血流导向装置植入+弹簧圈栓塞手术 2023年08月07日  

  衡阳晚报讯(全媒体记者   朱嘉林   通讯员   周利军)近日,衡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团队成功完成一例颅内血泡样动脉瘤血流导向装置植入+弹簧圈栓塞手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术后10天复查脑血管造影提示动脉瘤未见显影,患者住院16天康复出院。该手术标志该院神经外科团队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治疗技术迈入一个新的高度。

  7月12日,46岁的龙女士从湖北老家坐车返回深圳途中,突发昏迷急诊被送入衡阳市中心医院急诊科。完善颅脑CT检查提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进行脑血管造影后提示交通段动脉瘤。该动脉瘤位于颈内动脉前内侧壁,周围无分支血管,宽瘤颈且形态不规则,与此次蛛网膜下腔出血相符,医生诊断为血泡样动脉瘤。该动脉瘤特点形态不稳定,短期内可迅速增大,极易再次破裂出血,一般愈合不良,死亡风险极大。

  衡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主任李远志紧急组织医师团队开展术前讨论,分析认为结合该动脉瘤的形态及部位等特点,诊断为右侧后交通段血泡样动脉瘤,再次破裂风险极高,建议积极手术治疗。“开颅夹闭手术风险高、难度大,而常规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后期动脉瘤进展及复发可能性高,较好的治理方式为血流导向装置置入+弹簧圈栓塞治疗。”该院医生耐心地向患者家属解释手术方式,并取得家属同意。

  7月14日,在该院麻醉科及介入手术室的密切配合下,神经外科医师团队顺利完成了此例后交通段血泡样动脉瘤血流导向装置+弹簧圈栓塞手术,拆除了龙女士脑子里的“不定时炸弹”。

  据悉,颅内血流装置(PED)是一种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新型的治疗方式,通过置入所到病变动脉后,使动脉内的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缓慢地在动脉瘤内形成血栓,内膜上皮攀爬到支架表面,从而修复病变血管使其发生血管重建来修复病变的载瘤动脉。血流导向装置的发展更新了动脉瘤的治疗理念,对颅内复杂动脉瘤的治疗结果产生革命性的变化,具有手术微创、操作简单、安全性相对较高的特点,在降低动脉瘤复发方面更具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