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新华
这虽然是电视剧中的情节,但在生活中并不鲜见——
一对夫妻因为一件小事吵起来,平常就爱居高临下的妻子说,那就去离婚。两个人正在气头上,一拍即合就定下了离婚的决定。
第二天,到了民政局,丈夫觉得一次普通的吵架不至于此,就提醒妻子别离了。哪知一直强势的妻子却并不领情,反而还嘲笑丈夫是软蛋。民政局的同志也善意劝导,老夫老妻还是要慎重。民政局同志的苦口婆心,同样没有让她回心转意。劝不了,那就办吧。
办完手续后,从民政局走出来,拿着离婚证的她突然清醒过来,开始后悔自己的冲动,又希望丈夫回民政局去撤销离婚手续。但为时已晚,已是前夫的他拒绝了前妻的要求。
一对家庭就此解体。
看到这个情节,我突然想到一句成语——“相敬如宾”。
如果他们到民政局之前,读一读这个成语故事,也许会是另一番景象。
夫妻相互尊重、包容,于双方、于家庭都是福。
《左传》里有这样一个故事——
春秋时期的冀缺,就是因为夫妻“相敬如宾”,带来了他自己都想像不到的好机会,这个机会既改变了他的命运,也改变了妻子和家庭的命运。
冀缺是个农夫,但他不是出生就是农夫,而是因为父亲在王子争霸中,引起的事端被杀。
冀缺家就由王公贵族被贬为平民,冀缺只得以务农为生。
家庭的巨大变故对冀缺的处境带来了改变,但是有着良好品德的他,并没有因家庭的变故而自暴自弃,而是勤耕谋生、高标修身、钻研知识……夫学圣贤,妻也贤慧,为了不耽误丈夫劳动的时间,冀缺的妻子总是在家把饭做好后送到农田里去。
到了田间地头,想到丈夫的辛劳,她每次为丈夫盛好饭后,为表尊敬,总是将饭碗高举过头顶,恭敬地递给冀缺。
看到妻子像对待尊贵的客人一样对待自己,冀缺没有觉得自己在耕作,妻子就应该这样,从而去怠慢妻子。而是平等对待妻子,也以同样的礼节回敬妻子,恭敬地接过饭碗。冀缺吃饭的时候,妻子恭敬地侍立在一旁,等到丈夫吃完后,妻子便收拾好餐具向丈夫告辞,冀缺恭送妻子回家。
在他们夫妻看来,这是他们发自内心的平常行为,但令他们意想不到的是,这种相敬如宾的夫妻关系,竟然为他们带来了人生的重大转机。
有一次,当然这个时间无法考证了。
晋国的大夫臼季出使鲁国,返回时正巧经过冀缺家的田地。
臼季是春秋时代晋国政治家、教育家,曾任司空。春秋时期司空作为朝廷重臣,不仅掌管全国土地,还主管土木工程,负责筑城。
在冀缺家的田地上,臼季正好看到冀缺妻子来送饭。
臼季看到他们夫妻相敬如宾的一幕,感动地赞叹道:“夫妻之间能够如此敬重恩爱,真是有德之人!假如有这样的人来辅佐治理晋国,国家肯定会兴旺不衰的。”
回到晋国都城以后,他马上向国君晋文公汇报了自己看到的一切:“冀缺是个品德高尚的人,他能够恭敬地对待妻子家人,也一定能忠诚地辅佐君王,请大王赐给他一个官职吧!”
晋文公听后大吃一惊,臼季怎么糊涂到向我推荐冀缺?
晋文公是当年的公子重耳,因为在晋国王子争霸时,冀缺的父亲冀芮支持的不是重耳,而是公子夷吾。作为夷吾的智囊,正是冀芮的足智多谋、审时度势,让夷吾领先重耳一步,摇身一变成为晋惠公。后来,晋惠公薨了,又是他拥立太子圉即位,是为晋怀公。竞争失败,使得重耳逃离国土在外流浪了19年。到公元前636年,流浪多年的重耳成功逆袭上位成为晋文公。冀芮先是倒戈迎他,后来又怕他秋后算账,于是与人密谋放火要烧死晋文公,结果寝宫烧了,文公没烧着,冀芮逃亡,后被秦穆公诱杀。
晋文公对冀芮可谓是不共戴天之仇。
臼季竟然来向他推荐冀芮的儿子冀缺,这令晋文公十分意外。
如果是换作别人,晋文公要么怒斥,要么会罢了他的官,甚至还会怀疑他有什么阴谋。
好在是臼季来推荐,晋文公不会多想有什么阴谋。
臼季早年是重耳的老师,晋国混乱中,重耳被迫开始了19年国外流亡,臼季忠心耿耿随同。公元前636年,在臼季和赵衰、狐偃、先轸等人的辅佐下,重耳成为国君晋文公。
晋文公尽管对臼季深信不疑,但有些疑惑,冀缺的父亲是个罪臣,你怎么推荐他呢?
看到晋文公有些犹豫,臼季也能理解,毕竟冀缺的父亲犯过罪,而且是处处针对晋文公的。但臼季认为人才难得,于是对晋文公讲了一个故事——
“当初,尧命鲧去治水,但是鲧用了9年也没治好,舜就把他杀了。但后来舜又命鲧的儿子禹去治水,禹吸取父亲教训,终成治水大业。任用有罪之人的后代,历史上贤明的君主都这样做过。”
考虑到臼季忠心耿耿,晋国又急需人才,晋文公觉得臼季的话很有道理,于是决定不计前嫌,任命冀缺为下军大夫。
晋文公启用冀缺,也令冀缺立志报效。
臼季没有看错冀缺,他不仅道德高尚,而且文武双全。
晋文公在位的时间太短,还没等冀缺有所表现,晋文公就去世了。此时,晋襄公刚上位,白狄人趁着丧事来犯,冀缺带着对晋文公的感恩之心,在保家卫国的大战中奋勇向前、舍生忘死,亲手擒获白狄首领,一战成名。
对勇冠三军的冀缺,晋襄公不仅直接封他为卿大夫,命其参与国政,还下令把冀邑重新封给他。此后,冀缺逐渐成为晋国的股肱重臣,执掌晋国大政。德才兼备的冀缺以德治国,事数君,鲜失误,成为晋国史上少有的稳健型政治家,为晋国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晋文公启用冀缺,冀缺报效晋国,这中间就在于臼季的一次无意考察,冀缺夫妻没有想到,他们发自内心对爱人的尊重,让臼季读出了他们的品格。
冀缺夫妇的这种品格,在今天也值得大家去好好思考、学习。
我们都渴望家庭持久幸福,家庭幸福的基础,就在于一个家庭的和谐,正所谓家和万事兴。
和谐来自于什么呢?就来自于夫妻相互的尊重和包容。
经爱情到家庭,由浪漫到现实,生活中都是琐琐碎碎,心情难免起起伏伏,哪里会没有矛盾的家庭呢?遇到矛盾,这就需要我们在平等的人格基础上去交流。这原本是夫妻双方都明白的道理,但是做起来却很不容易。家庭的组成有各种各样的机缘巧合,夫妻双方因为家庭经济条件、父母职位职业、自身文凭学识、出生农村城市……都会有些落差,只是有的大,有的小,那些出现问题的家庭,大多根源就来自于对这个差别的强化,这样就很容易带来一方总是处于高高在上的心态。在这种心态下,以不平等的人格去面对问题,怎么会带来和谐的环境呢?怎么会和和气气去解决矛盾呢?
夫妻关系融洽的核心,即在于相互的尊重,以平等包容的心态相处,这样才能平静面对生活中的问题,和平处理这些矛盾,从而为家庭营造持久的和谐与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