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衡阳晚报全媒体记者 朱嘉林
在很多市民眼中,衡阳市妇幼保健院产科是一个神圣的科室,守护着广大产妇的安全与健康,迎接着新生命的到来;这里也是一个荣誉的科室,所见之处挂满了奖牌和锦旗。但在他人看不见的背后,这里却有着鲜为人知的艰辛与付出。面对着一个个身处高危风险中的生命,医护人员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既要保证产妇安全,也要保证新生儿安全,他们常年奋战在临床一线,用默默坚守和竭尽全力,书写着医者的责任与担当。
作为衡阳市危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该院拥有一支强大的产科队伍,有医护人员120余人,其中,孕产保健部医生25人,助产士34人,护士40人。2021年该院被湖南省卫生健康委确定为“湖南省孕产期保健特色专科建设单位”,2022年该院抢救了全市近三分之一的危重孕产妇,救治成功率100%。近日,在衡阳市总工会开展的第九轮女职工“芙蓉杯”竞赛评选中,该院产科团队获得“衡阳市芙蓉标兵岗”荣誉称号。
竭尽全力,护母婴平安
陈女士(化名)因胎膜破裂1个多小时在当地医院就诊,临产后突然出现口吐白沫、昏厥,随后阴道流血不止、全身血液不凝,遭遇了罕见的羊水栓塞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情况十分凶险。接到求助电话,衡阳市妇幼保健院产科专家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实施抢救,同时,市妇幼保健院医务部启动医院应急预案,开启医联体绿色转院通道,召集全院抢救专家小组分工协作,患者转入市妇幼保健院后,抢救小组立即实施止血、输血、抗休克、抗感染、多器官功能维护等抢救措施,妇产科ICU和麻醉团队紧盯患者生命体征,调整各种液体、血液制品的输注以及麻醉的深度,保障各器官的灌注;产科团队立即开腹手术,尽可能减少血液的流失,检验科团队快速恢复患者各项血检报告、输血科和医辅科团队源源不断地提供血液补给……经过6个多小时的通力协作,抢救小组成功将产妇从“鬼门关”拉回。
羊水栓塞是因羊水进入母体血液循环引起,发病急,病情凶险,概率低,只有6/10000,但死亡率高达80%。面对这样的重症孕产妇,作为衡阳市危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衡阳市妇幼保健院却从不畏惧、不退缩,用全院上下的竭尽全力和多学科团队联合协作的丰富经验,从管理部门到临床、医技、急救及相关辅助科室专家的快速反应和默契配合,成功创造了多例成功抢救羊水栓塞、凶险性前置胎盘、肺栓塞患者生命的奇迹。医院的年分娩量常居全市第一,危重症孕产妇救治成功率持续保持100%,经管理后的孕产妇无一例出现死亡。
近年来,该院在危重症孕产妇的管理和救治上狠下功夫,搭建多学科诊疗平台,严格落实高危孕产妇管理制度,引进了产科数字化软件管理系统,设立多学科参与的高危妊娠门诊,专案管理率达100%。同时,率先在全省开设妇产科ICU,自建无创DNA检验实验室,通过采取更加与时俱进、更加科学优化的诊疗方法,提升医院综合诊疗能力,为全市危、急、重症孕产妇提供更加安全有效、更加优质化的医疗服务。2022年,医院获得“全省母婴安全保障工作先进单位”“全省出生缺陷防治工作先进单位”。
坚守一线,与病毒斗争
去年12月,面对全市新冠病毒感染患者激增的情况,医务人员相继感染,科室人手不足,任务量加重。在这个特殊的时期,衡阳市妇幼保健院产科团队第一时间扛起责任与担当,“轻症”不下火线,好转立刻上岗,不畏风险,不惧困难,与病毒博弈,以“医”者仁心坚守产科战疫第一线,用“爱”护佑产妇生命。
该科提前做好应急预案、流程,扩建发热门诊,调整产科病房,更好地为孕产妇安全保驾护航。面对医生、护士陆续感染人手不足的压力,重新调整人员并24小时值守在工作岗位。此外,面对医护人员人手不足的情况,为保障医院诊疗工作正常运转,满足人民群众的就医需求,医院还从产科团队中抽调医疗人员充实到发热门诊,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便利性。
有的医生在发烧后,很快就返岗支援医院工作,有的直接带病坚守在岗位上。患者咳嗽,他们也咳嗽,患者能休息,他们不行。他们身体还未康复,带着嗓子疼、全身酸痛等症状努力坚守一线,最大程度保障了诊疗工作有序开展。其中,感染新冠后发烧40度的医生梁永红,一天也未曾休息过,顶着发烧的身体值晚班。护理人员因感染骤减,他们不仅要在正常病区忙碌,同时也要照顾发热门诊的产妇。病房、产房、走廊、手术室处处可见她们匆忙的身影,入院登记、排查信息、安排房间、消毒隔离、产程观察,术后母婴护理,为产妇发放三餐、安抚孕妇的情绪……她们的工作状态就是一路小跑,与时间赛跑。
不论是医生,还是护士、助产士,这支团队没有一个人掉队,大家在不同的岗位用笃定的坚守诠释了自己的初心和使命,与病毒作斗争,给予产妇足够的安全感和希望,保证医疗救治工作的高效完成。
多措并举,提高诊疗水平
作为衡阳市危重症产妇救治中心,衡阳市妇幼保健院产科不仅注重自身的人才培养、新技术新项目开展、扎实推进学科建设,还积极开展培训,提升全市产科在危重症产妇救治领域的诊疗水平,在全市率先开展且目前也是唯一开展了产妇自体血回输技术,为临床用血合理节省了资源,也避免了产妇的感染问题。此外,团队积极开展基层医院的帮扶和危重患者的会诊,为县市区的危重症产妇的生命保驾护航。
近日,她们成功救治了一位特殊的患者。孕37周的李女士,常居广东,早期产检未发现明显异常。前段时间回到老家祁东待产,突然有一天,李女士的上肢皮肤出现淤点淤斑。起初,她并没有当回事。直到淤点淤斑逐渐蔓延到全身,小便的时候出现了血尿,李女士才着急地告诉家人,一家人连夜送其前往当地医院就诊,考虑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查因,转入衡阳市妇幼保健院。骨髓穿刺结果显示:粒系增生左移,巨核系增生左移,血小板5×109个/L。确诊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这数字意味着什么呢?正常人每立方毫米血液中大约含有100×10·d9d个/L—300×10·d9d个/L血小板,李女士的血小板可谓是极低!这预示着李女士随时都有可能发生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全身各脏器出血等产前产时大出血,甚至还会出现新生儿颅内出血等风险,她和胎儿的生命正受到严重威胁!
这对医护团队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我们也要尽百分百的努力来保障孕产妇的安全!”刘芙蓉主任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刘芙蓉主任立即对产妇进行了全面的检查和综合评估,组织产科、妇产科ICU团队进行病例讨论,邀请血液内科专家会诊。根据骨髓穿刺检查结果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考虑产妇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只有终止妊娠,产妇的问题才能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若采用剖宫产终止妊娠,产妇不仅要经受手术创伤,还有可能出现止血困难、切口愈合不良等风险,若选择阴道分娩,产妇目前刚足月,等待临产的过程不仅长,病情还有可能继续加重。经过产科MDT小组(医务科、麻醉科、输血科、产科、成人重症监护科)细致严谨的讨论,刘芙蓉主任决定先通过药物治疗,待血小板上升后进行促宫颈成熟,评分理想后再进行催产,产时、产后严密监测出血,并制定了应急预案。经过团队的努力,李女士最终顺利平产下一名女婴。看着健康的宝宝,刘芙蓉长长地松了一口气。在医护人员诊断准确、治疗及时和精心照顾下,李女士恢复得很快,出院后随访产妇没其他异常。
衡阳市妇幼保健院注重亚专科建设,先后开设了糖尿病一日门诊、营养门诊、减重门诊、孕产期心理咨询门诊、孕产期用药咨询门诊、助产士门诊等,产科配备了先进的仪器、体质成分分析仪、脐血流监护仪、早产子痫前期风险计算系统等。未来,衡阳市妇幼保健院产科团队将继续以人为本,关爱母婴,以精湛医术和卓越服务促进产科事业高质量发展,帮助更多的孕产妇健康孕育,平安分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