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快撕破“盗图抄店”的假脸皮 2022年02月17日  

  ■严   奇

  同样的爆款商品,不同的网购平台售价相差数倍;商品店铺信息和图片相同,甚至还有一样的质检报告,但买来发现品质有着天壤之别……跨平台盗用爆款商品整套宣传图片和网页设计,低价诱导消费者下单购买高仿同款商品的“盗图抄店”现象,已经从服装类产品“重灾区”向窗帘、货架、日用品等领域蔓延。

  众所周知,非面对面的电商交易,讲究“吸睛效应”,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试问,“拍照上传”何其简单,为何有商家“盗图抄店”?原因不在于他们拍照水平不佳,而在于他们根本就没有质价相符的商品。“盗图抄店”往小的方面看,属于“碰瓷抢流量”,往大的方面看,则可以归结为“不正当竞争”。

  眼下,“盗图抄店”泛滥不止,主要原因还是在于电商平台没有落实监管主体责任,甚至暗藏包容鼓励“盗图抄店”,刺激电商交易的逐利倾向。同时,缺乏信息互通机制,让商家维权碰壁不断。“盗图抄店”本质上也属于信息拷贝行为。过去,我们能遏制文字领域的抄袭盗版,现今,也能用同样的方法打击“盗图抄店”。

  笔者认为,有关部门应联合各大电商平台,构建信息互通机制。借助区块链技术思维,建立商品图样“公库”。确保任何商品在发布审核阶段,都能经过全网各平台的“私库”认证与查重。并对商品图样流转情况进行常态化的跟踪调查。对于涉及“盗图抄店”行为的商家和个人,建立“一票否决”黑名单制度,不断提高违法成本。

  倘若电商平台不及时处理商家投诉反馈,有关部门则应当及时介入,帮助维权。只有不断优化维权举报环境,才能让商家安心地提升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