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大大提升了供水“动能”,村内千亩双季稻示范片用水得到有效保障。吴集镇党委书记刘武扬将之比喻成“长藤结瓜”,该镇今年积极组织各村干部群众开展圳渠清淤,共出动1600余人次,动用设备50台,清理渠道共计189公里。
坚持“点位蓄水”,补足储水“势能”。按作用分类蓄水,把各个储存源头水的塘库坝水坑水井作为某片水系的二级源头水,通过此种方式发挥抗旱水源“满天星”的效果。目前,该镇18个小二型水库蓄水量均在40%左右,110口骨干塘蓄水较满,基本可覆盖晚稻用水需求。
坚持“管到末梢”,优化用水“效能”。依据“统一管、精准放、跟水走、到丘块”的原则,安排包片、驻村干部下沉一线,与群众共同抗旱,协调取水矛盾,维护取水秩序。
“吴集镇的抗旱救灾经验正在全县范围推广。”衡东县委副书记、县长蒋崇华介绍,该县正安排部署“百名水利干部到田间”活动,组织100余名水利干部到灌区乡镇、村组和田间地头,开展政策宣传、困难协调等工作,全力保障粮食稳产增产、重点保障河湖生态安全、确保农村居民饮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