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在品牌强农方面,全力打造一批特色突出、特性鲜明的市级区域公用品牌;培育一批“一县一特”品牌和“两品一标”农产品品牌;继续支持衡阳湘黄鸡、衡阳油茶、南岳云雾茶、祁东黄花菜、三樟黄贡椒、台源乌莲等区域公用品牌宣传推介,建立衡阳市知名农业品牌登记发布制度;支持县(市)区大力发展“一县一特”品牌,每年争取入选省级“一县一特”优秀品牌1个以上,培育一批“小而美”品牌和地理标志、气候品质认证品牌,发展一批“一村一品”品牌。
在特色强农方面,重点加强对“湘江源”蔬菜、湘黄鸡、南岳云雾茶、黄花菜、黄贡椒等进行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培育,每年支持创建2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支持建设1—2个智慧农业试点示范基地;深入实施“千园”工程,梯次创建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加快推进标准化生产,着力打造衡阳湘黄鸡、衡阳油菜、南岳云雾茶、祁东黄花菜全产业链标准体系。
在产业融合强农方面,落实“百企”工程,到2025年,培育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80家以上,新培育挂牌上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以上;落实“千社”工程,到2025年,新创建省级示范社90家以上,争创省级示范区域性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中心(含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业服务中心)3家以上;落实“万户”工程,到2025年,新创建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00家;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到2025年,新创建省级农业产业强镇7个以上、特色农业小镇2个以上。
在科技强农方面,构建现代种业新格局,有序推进优质稻、油菜、水果、中药材、茶叶、畜禽、水产等品种改良和品质提升;推进优质稻、生猪、名特优水产、中药材等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抓好以市蔬菜研究所为依托的蔬菜资源圃,以市农科院为依托的优质稻、茶叶种质资源圃建设;推进智慧智能农机推广应用,打造智慧智能农机产业链应用链,支持建设棉花或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机械化示范基地;集中推广绿色增效、农产品精深加工等新技术及装备集成,争取建设一批星创天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试验示范基地等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平台。
在人才强农方面,继续实施农民教育培训能力提升行动,每个县(市)区重点打造1个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教育示范基地,建设一批综合培训基地和田间学校,每年培训高素质农民2000人以上;实施“农民工匠”行动,力争每村至少培养1名电商业务人才;实施人才兴农工程,开展“十佳乡贤”“十佳农民”“十佳农技推广标兵”等选树活动。
在开放强农方面,加快农业“走出去”步伐,依托中欧班列开行农产品冷链物流班列、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平台加快外向型农业发展,推进优质农产品出口;全面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大力支持粤港澳大湾区优质精细农副产品主供基地建设,补强冷链仓储、分拣加工、检验检测、海关验放、冷链运输等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