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做强“旅游经济”
促进村民增收致富
在参观完石地方豆腐厂后,村总支书记高军庚又带领我们参观了唐群英故居。唐群英故居现为国家3A级景区,旅游基础设施日益完善。高军庚告诉我们,随着旅游业兴起,这两年来唐群英故居参观者每年达数万人。
在群英广场正前方,有一片面积很大的优质稻田,稻田四周风光旖旎,远处,一辆收割机正在忙着收割。整个群英广场周边,犹如一幅壮美的乡村田园风景画呈现在眼前。
“群英广场这一带风景宜人,农家乐众多,是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的黄金区域。”高军庚说,“今年上半年,我们在这里流转了220亩稻田,与种田大户合作种植水稻和油菜,盛开的油菜花吸引了众多游人前来游玩,进一步促进了村旅游经济发展和村集体经济增收。”
“今后,我们想把群英广场四周以及村部前面的土地陆续流转过来,在村里大规模种植油菜花,利用油菜花和唐群英故居吸引更多游客来村里游玩,从而更好地带动村旅游经济发展,也带动村里的豆类制品及其相关农副产品更好地销售出去。”站在水稻田前,高军庚兴致勃勃地向我们描画着村里下一步的乡村振兴规划。
>>>记者手记
“后备厢经济”
成乡村游发展新优势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当前,旅游人群已成为采购黄泥村土特产的重点人群之一,豆腐、香干、猪血丸子、腊肉、腊鱼等统统被打包带走。游客们不经意的“后备厢消费”,既开启了村民的营商意识,更成为拉动他们增收的动力。“旅游改变了村貌,更启发了民智。”
随着美食与美景结合的新旅游模式越来越流行,游客品尝到的也不仅是食材本身的味道,更包含着浓浓地方风土人情。黄泥村村支两委也深刻认识到这点,在做大、做强“豆腐经济”的同时,将其与旅游业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乘数效应”和“扩张效应”,让“美景+美食”叠加创造更大的价值。
不难看出,“后备厢经济”已成为黄泥村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助推乡村旅游发展的新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