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旭日
小时候,我常常跟着外婆到她娘家耒阳市枫泉乡走亲戚。赶得最多,莫过于乔迁新居举办的“进火”。这是大喜,主家都要办酒席。
外婆说,在枫泉乡,村子里的人一生大事就几件:娶亲嫁女,新居进火,孩子考学堂,添子添孙,老人百年,凡事都要置办酒席。红喜白喜,都要宴请。进火人多为年轻辈,成家后建房作为立业之本。
新居建好后,晚辈就要从父母家搬迁。外婆的娘家叫黄泥坳,进火并非简单乔迁,一般选在农闲时节的腊月。新居落成前,请来村里的礼生,把子媳的生庚八字报给礼生,合计好时辰,选出吉日吉时,再定好进火的日子。
按习俗,礼生收到红包礼钱,首先要考虑房屋的造作方位,流年流月,父母子女的流年运程,姊妹间有怀孕的,要避开,不能踩子孙运,最终确定一个吉利日子。一旦确定好日子,礼生会拿着一张红纸写上吉书,奉送到主人家。主人家则根据礼生的日期,开始请客。兄弟姐妹,舅家、姑表、姨表血亲都要逐一登门拜访,礼性好一点的人家,还会送一个请柬。村里的邻居,五服之内的族人,会叫一个管总的人负责邀请。
进火之前,父母亲会给子女置办一些厨房用具,碗、筷子、铁铲、菜刀、锅、盆、瓢,一般都会置办三五桌给晚辈。等到进火这一天,父辈准备几担箩,装起这些什物,还有一担谷子、豆子、花生,一担米,六只鸡,搬运到新居。寓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进火的夜晚,主人基本不能入睡,要在父母的老屋准备好进火的家什。长辈会拿起一个铁团炉,点燃木炭在团炉燃烧。木炭火要旺盛,吉时一到,由新居的主人端着,鞭炮一响,就要快步向新居跑去。兄弟叔伯帮着挑其他的担子,有点灯的,打电筒的,即便是月光明亮,也需要灯火的照耀。进火很讲究,一路上谁还不能回头,直到迈入新居,早早站在新居有个接火的人,会点燃鞭炮迎接,这时才可以放下脚步。在村里,接火的人非福即贵,八成沾亲带故。一来图个吉利,二来借个旺道。
炮还没放完,大家齐奔正堂,接火人夫妻带着主人家,一边烧纸发香,一边拜敬与祭嗣神仙土地及列祖列宗,祈求新居安居乐业,丁财两旺。拜敬仪式结束,父母亲带着儿媳到厨房敬拜灶神,祈求家安业兴。随后,将团炉里的炭火分一半到灶膛里,开始引煤炭火,另一半则放在正屋里给客人烤火。女主人则开始装盘子,把糖果花生装在九个瓷碟子里面,置于堂屋神位牌位下的八方桌子上,再敬酒祭茶,孝敬诸神祖宗。稍后就邀请进火的挑脚人都围坐在一起,开始举杯祝贺。
新居的一旁,厨子早已起床,开始炒些腊盘子,煮一锅鸡肉面,给这些人过早。即使是凌晨一两点进火,主人也不能入睡,大家吃完过早后,陪着主人聊天。房子里面都要开灯照明,神位牌位前,一对烛火熊熊燃烧,照亮着新居的堂屋。在村里,新居的三天三夜都要灯火通明地照着,寓意着光明红火,人丁兴旺。
次日,进火做喜酒,从白天到晚上,都非常热闹。天蒙蒙亮,来帮厨的,捞米煮饭的,挑水洗菜的,都过来帮忙。晌午一过,四面八方的亲朋好友都赶来贺喜,有挑谷子的,送单车的,送彩电的,送客厅迎客松镜子的,各式各样的礼品琳琅满目,一派热闹。
傍晚时分,亲朋好友都要赶来闹新房。大家纷纷拿出自备的鞭炮,还有礼花,竞相燃放起来。燃放完毕,晚宴开始。进火的酒席是难得一见的,过去吃山海席,后来生活好起来后,就改为十碗荤。鸡、鸭、鱼、五花团子肉,扎芯粉蒸肉,剥皮豆腐,豇豆小肠汤,还有腊野山珍,皮蛋斗辣子,令人胃口大开。
吃完饭,有放电影的,打牌的,也有的人家唱皮影,唱戏。主人家备好桌椅板凳,瓜子落花生,还有茶叶开水,等待四方乡邻来观看。越是在村子里人脉好的人家,来的人越多。人多了,前来道贺的人都会夸赞主人家人气足,合四方八卦,赞不绝口。是夜,电影皮影一散,只留下几桌打牌的仍兴致勃勃地在新居里欢乐到天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