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鱼粉 2023年12月01日  

鱼粉利用新鲜的鱼肉和米粉为主要原料制成,是衡阳人早餐常吃的米粉。

雄鱼头粉,用雄鱼头熬煮而成,汤头鲜浓味美。代表店有彭海军鱼粉、胖子鱼粉等。

黄沙古粉,鱼肉嫩滑少刺,米粉香醇可口。

  ■文/成新平   图/罗茂盟   有味羽洁

  无论春夏秋冬,只要客人远道而来,热情的衡阳人一定会拖着客人反复推荐:“走,吃鱼粉去!”

  他们把鱼粉作为招待客人的首选。

  衡阳鱼粉的确独具一格,颇有地方风味。

  在衡阳市的大街小巷,到处有挂着各种招牌的“鱼粉店”,鱼头粉、鱼杂粉、鱼肉粉应有尽有,琳琅满目,还有买整条鲫鱼粉的,形成一条条“鱼粉街”。

  每天清晨,城市刚刚醒来,那些鱼粉店的老板们便忙开了。他们拉亮电灯,一边点燃炭火,一边准备茶油、生姜、辣椒、葱花、米粉等。只听见刀切佐料“咚咚”作响,伴随这有节奏的声响,市民们打着哈欠伸着懒腰起床了。“鱼吃跳,猪吃叫”,他们把从农村进购的新鲜草鱼、鳙鱼、鲫鱼一字排开,打去鱼鳞,剖开肚皮,剔除内脏,剁成条块,分成鱼头、鱼杂、鱼肉……装入盆中,准备工作刚做完,客人们便鱼贯而入:“老板,来碗鱼头粉!”

  “好嘞!”店老板加大火力,烧红铁锅,倒下的茶油围铁锅一圈,瞬间煮沸,放上蒜头、生姜,麻利地将鲜鱼头置入锅中,“咝”的一声,鱼眼还在转动,锅中冒出团团热气。在鱼头上撒上盐,倒上几滴胡子酒,将鱼头翻过边,爆煎至两边金黄,一股香味腾空而起。舀上几瓢骨头汤,倒入锅中,直至漫过鱼头,放入红辣椒,盖上锅盖,焖煮四五分钟,鱼汤在锅中翻滚,渐渐由浑变白,鱼头被煮烂,再放入先天被浸润又细又长的米粉,煮沸,撒上葱花、胡椒粉,倒上生抽,加入新鲜菜叶与荷包蛋,一海碗鱼粉做成,热气腾腾,浓浓的香味扑鼻而来,被排队的市民抢着端走。

  米粉纤细绵长,是上等的料,由精致的大米用机器挤压而成;鱼活蹦乱跳,是上等的鱼,从农村鱼塘买来,原汁原味,没有污染。喝上一口汤,鲜美无比;挑去鱼骨鱼刺,剩下的鱼脑髓如凉粉般晶亮,豆腐般鲜嫩,连同米粉唆进去,那浓浓的香,微微的辣,淡淡的甜,让人止不住口,连汤汁都不放过,人世间真正的“美味佳肴”,不知不觉,头上冒汗,脸色发红,全身温润了,一个个神清气爽。

  “鱼和百味”,鱼与米粉煮在一起,鱼汤呈乳白色,滋养着米粉;米粉附和着鱼汤,柔润圆滑。那种味道,那种香辣,那种鲜美,难以用文字描述。中央电视台《舌尖上的中国》几位记者来衡阳吃了鱼粉后,到了长沙还念念不忘,乃至回到北京,还在回味。后来,他们深情地推介衡阳鱼粉:“这人间袅袅炊烟,像风花雪月浪漫,痴情人多半贪恋……”我国著名作家王蒙来到衡阳讲学,举办方给他推荐吃鱼粉,80多岁的他被吃得满口生津,连声叫好:“衡阳鱼粉,天下第一。”

  在全国不少地方,鱼就是鱼,一般用来单独作菜;米粉就是米粉,无非放点瘦肉或排骨,做成瘦肉粉、排骨粉。而将鱼与米粉这种风马牛不相及的食品放到一起煮,这种吃法,全国绝无仅有。

  衡阳地处湘南腹地,是湖湘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敢为人先”“经世致用”“开拓创新”是衡阳人的精神谱系。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家之一的蔡伦就诞生在这里,与西方黑格尔齐名的大思想家王船山成长于此……吃衡阳鱼粉,还可感悟博大精深的湖湘文化。

  衡阳鱼粉发源于衡阳县渣江镇,至今有近百年历史。由于交通闭塞,物资匮乏,仅为极少数人的“专利”,传播范围不广。改革开放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被誉为“土豪早餐”的衡阳鱼粉在全市蓬勃兴起。由单一的鱼肉粉发展到鱼头粉、鱼杂粉、鲫鱼粉,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不少市民前来这些“网红鱼粉店”打卡消费。早餐吃鱼粉,已成为衡阳人的生活习惯,并幻化为一种地域文化标志。衡阳人只要吃上鱼粉,那日子就会像鱼粉般香喷喷的。

  衡阳鱼粉,“鲜”招天下。眼下,一些衡阳鱼粉店老板正在打造餐饮行业新大陆,试图与国际接轨,不少来自南华大学、湖南工学院的外国留学生不但中文说得溜,而且“入乡随俗”,每天必定吃上一碗香喷喷滑溜溜辣乎乎的衡阳鱼粉。许多在外地工作的衡阳人,回家第一件事就是上街吃鱼粉,一方面刺激味蕾,寻觅那正宗的“家乡味道”,另一方面激起对美好生活的回忆,记住那久违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