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的螃蟹持续关注我市探索创新推出的理论宣讲栏目《衡有道理》,并发布单条报道—— 《衡有道理》 为什么火得很有道理? 2023年10月25日  

扫码阅读全文。

  从9月25日推出,到10月4日点击量破千万,《衡有道理》第六期《一“椒”鲜   乡村兴——发展乡村产业   助力乡村振兴》在粉丝们的热烈追捧下,延续前五期的出色表现,刷屏朋友圈,连续多天霸榜红网时刻新闻热搜。

  其实,对于《衡有道理》的粉丝们来说,这样的热度很正常。因为前面五期,每一期的流量在红网时刻新闻均超过了1000万,全网点击量达上亿次,出圈成爆款。很多人看了以后反馈:“原来理论宣讲还可以这样做!”

  《衡有道理》既非搞笑剧,也非情感戏,而是由衡阳市委宣传部策划推出的本土原创理论宣讲栏目,宣讲的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与一般的理论宣讲不同,《衡有道理》既不干巴巴也不文绉绉,而是以“创新理论宣传+打造云端讲堂”为定位,以创作高颜值的理论宣讲短视频为载体,以“故事讲述+理论解读”为主要方式,让党的创新理论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

  为何要讲道理?

  短视频已成为仅次于即时通信的第二大网络应用,做好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宣传宣讲工作,必须用好短视频这个新兴媒介。

  “如何让党的创新理论被更多群众掌握,这是我们广大理论宣传工作者的使命和责任。”衡阳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一语道破做《衡有道理》栏目的初衷。

  ……

  随着全国各地理论宣讲栏目的兴起,衡阳也要创办自己的理论宣讲品牌,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好党的创新理论,以品牌引领推进党的创新理论深入衡州大地,占领网络舆论主阵地。

  然而,要做好这个事,不容易。在现实中,讲不动,传不开,是不少理论宣讲工作者的切身感受。毋庸讳言,目前理论宣讲仍存在“远、大、生、硬”等问题。

  《衡有道理》为了让群众听得懂、能领会,一方面把“远”的拉近,选择老百姓的身边事;另一方面突出小切口,把经过咀嚼“消化”好的理论,用接地气的语言,通过鲜活故事讲出来。

  “为了做好这个事,衡阳市委宣传部举全系统之力来做这个事。”衡阳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说,栏目团队集结了衡阳理论界、技术界的最强力量。

  观潮君了解到,《衡有道理》栏目制作团队成员,大多是在电视领域从业10多年,甚至20多年的资深人士。

  讲了什么道理?

  观潮君看到,《衡有道理》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设置一系列理论话题,每期节目拍摄制作成6分钟左右的视频。视频运用了很多电影手法,以动态镜头为主,画面精美、节奏快、信息量大,观众看得过瘾,往往一刷再刷。

  观众在观看《衡有道理》时,感觉里面的内容像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事实上,这些所选对象都是党的创新理论在衡阳的生动实践。栏目组成员表示,《衡有道理》在选择故事案例时有一个原则,就是所选对象既不能“曲高和寡”,也要跟党的创新理论保持高度一致,更要回应群众的关切。

  衡阳的好故事好案例并不缺,难的是如何选择,往往每一期节目的前期踩点调研座谈,就需要两三个月。

  衡南县宝盖镇双河口村党总支部书记罗忠诚向观潮君回忆,栏目组去年冬天来过,今年春天又来了。后面才知道他们来回奔波,是为了找到最佳的场景和角度。

  《衡有道理》在双河口村拍摄的是《我们的民主——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这是栏目首期,结果一炮而红。

  视频中有一个关于凳子的特写让人印象深刻,镜头左右上下移动拍摄凳子的同时,旁边配了两行字幕:15厘米宽拓展老百姓对民主最真实的认知,43厘米高承载着基层最实用的民主。

  《衡有道理》栏目视频编导唐歆铖说,当时他们对要不要保留这个凳子的镜头,产生了分歧和争论,有人认为它占用时间,也有人认为这是一种电视表现手法。纠结在反复讨论中化解,最终保留了这个镜头,也成了视频的一大亮点。

  罗忠诚说,以前村里举办油菜花节,没能让村里红起来,此次栏目一播,村里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村,周末有很多游客来打卡。参与拍摄的村民看到播出的内容后,纷纷表示,没想到自己干了一件大事,在家门口向全社会讲了一个好道理。

  为何讲得有道理?

  吕正平在《衡有道理》栏目组有个外号叫“男一号”。他担任五期理论宣讲嘉宾,最后做总结时的道理,大部分是从他的嘴里讲出来。

  他当了28年党校教师,后又在市委宣传部分管新闻11年,直至去年6月退休。当《衡有道理》拉他入伙时,他提出两个条件:一不能有压力,二不能太辛苦。结果他进了栏目组才知道,压力、辛苦指数远远超出普通栏目。

  衡阳市委宣传部原二级调研员洪明星说,短短6分钟要讲一个理论都难,何况还要讲一个故事。

  “既要把理论讲得有味,又要原滋原味不变味,还要聚焦主题不串味,让观众听得懂、记得住、传得开,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参与过的人才知道。”栏目组成员说。

  栏目组微信群流转着这样一个短视频,一天凌晨2点,盯着电脑加班的栏目后期制作颜鹏,突然笑出了声,让周围加班同事感觉有点“瘆人”。颜鹏解释,当时是因为自己苦苦寻找的创作突破口突然有了灵感,过于兴奋,让人感觉有点“癫狂”。

  多个栏目组成员在与观潮君交流时都提到,做这个栏目,从选题、拍摄、剪辑,再到成片,要经历从破到立、再破再立的反复推敲,很“磨人”。

  《衡有道理》就像一个特训营,训练出一支能打硬仗,敢于胜利的广电特种兵队伍。

  为了有一个先声夺人抓眼球的开场,主持人甘娟娟一段十几秒的口播,可能要拍摄一两个小时。为了避免耳提面命式说教,又保持栏目的严谨和准确,她在拍摄时不停调整眼神、笑容、语气,感觉自己从业二十多年的经验都失灵了。

  《衡有道理》栏目文字编导张舒伟表示,理论宣讲在很多人眼里是一块难以搬动的“石头”,为了让“石头说话”“铁树开花”,市广电大楼413办公室成了《衡有道理》的“雕刻室”,大家在这里逐帧逐秒地看,逐字逐句地改,力求打造出故事生动、画面精美、理论讲得透彻的精品。

  栏目组有一个共同心声:《衡有道理》为何讲得有道理,除了制作上的努力,首先,是党的创新理论很有道理,再就是衡阳发展有道理,否则也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