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宁市委书记 吴乐胜
县域强,则市域强。常宁围绕加快推进区域中心化进程,聚焦“制造立市、文旅兴城”,聚焦“基层呼声、群众期盼”,坚持“工业领航、绿色崛起、城乡协调、民生共享”,全力加快县域高质量发展,以实干实绩实效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找准产业发展主攻点。坚持全产业链、产业集群的发展思维,走差异化、特色化路子,努力将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做强两大产业链。着力打造有色金属、纺织服装两大产业链。加快有色金属补链强链延链。深入实施“原地倍增”计划,推进“百十亿”工程,扶持五矿铜业、株冶有色等企业向百亿级企业迈进,着力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水口山铜铅锌产业列入全省先进制造产业集群。加快构建纺织服装全产业链。引进中信环境等行业标杆企业,高标准建设湘南纺织产业基地。纺织基地项目列入省“十四五”重点建设的纺织产业园区,一期已入驻企业32家、投产11家,集群集聚效应不断彰显。做优“五好”园区。积极申创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着力巩固提升“五好”园区建设成果,加快水口山经济开发区提档升级、调区扩园、赋权强园。突出亩均效益导向,推动园区企业循环化、绿色化发展,成功创建省级绿色园区,列入湖南自贸区协同联动区。做实“五链”融合。积极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服务链有机融合,实现科创金融双向赋能。加快“产学研用”融合发展,新增水口山有色金属产业专家服务基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国字号”平台,省级及以上科创平台达9家。
下好乡村振兴先手棋。坚持走融合发展之路,高质量发展乡村产业、高品质打造乡村环境、高效能推进乡村治理,奋力绘就新时代衡阳“富春山居图”。突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大力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倍增工程,坚持示范创建与全域推进共同发力,推行“党建+产业联盟”等方式,着力抓好农村土地流转到村,发挥村集体经济组织作用,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推动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发挥绿色、生态优势,推动油茶、茶叶等特色产业提质发展。突出抓好和美乡村示范创建。积极学习践行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率先制定推进和美乡村建设的工作方案,在提升颜值、涵养气质上综合发力,扎实抓好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改厕,深入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努力打造宜业宜居和美乡村的样板。突出加快文旅融合发展。强化“办会兴城”理念,主动服务衡阳筹办全省第三届旅发大会,积极融入环南岳旅游经济圈。加快G234旅游公路建设和景区提质创建,着力补齐旅游发展短板。深入挖掘特色历史文化内涵,进一步擦亮湖南工运圣地名片。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做响“红色文化、古色民俗、绿色康养、金色田园”品牌。
打好基层治理攻坚战。坚持党建引领,强化系统观念和底线意识,更好统筹发展与安全,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重大风险,以高效能治理推进高质量发展。擦亮生态底色。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持久战。以更强责任巩固提升湘江流域保护治理“一号重点工程”成果,切实守护好湘江“一江碧水”。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加快有色金属、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绿色化高端化发展。守牢安全底线。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长效落实“五全一常态”,牢牢守住安全生产、政府债务、防汛抗旱、社会综治、信访等各项底线。筑牢社会治理底板。坚持把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作为根本之策,以“人民战争”的强大攻势,坚决打好禁毒、反电诈等工作攻坚战和翻身仗,构建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的安全发展环境,以常宁一域之安助推衡阳全市之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