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生正在书屋看书。
■文/图 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唐 翔
近日,记者走进祁东县太和堂镇中和堂村的村民服务中心,一间简洁明亮、布置整齐的农家书屋呈现在眼前。书架上摆放着整整齐齐的绘本、文学、科普、农业、科技等书籍,重点陈列了《生如夏花》《红军战将王如痴》等红色书籍,吸引了不少村民前来阅读学习。
据了解,中和堂村以农家书屋为阵地,持续释放王如痴故居红色基因,打造村民的“精神粮仓”,让农家书屋真正成为守住家园、记住乡愁、传承文化的载体,为乡村振兴凝魂聚力。
“读书可以让我们获得更多的知识,去帮助更多的人。”祁东县中和小学学生王芷涵告诉记者,自己只要有时间就来看书,最爱看四大名著、《小英雄雨来》等。
据悉,中和堂村的书屋于2020年投入使用,图书每年更新补充,现如今,25平方米的书屋里已有藏书12000余册,涵盖政治、科技、农业种养技术、法律维权、少儿读物等多个类别。书屋每天按时开放,村民们利用空闲时间,走进书屋,“取农经”,学文化、长技能,走上致富之路。
祁东新达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建新告诉记者,他种植了20多亩猕猴桃,农家书屋给他很多帮助,“一有空,我就到这里来看一看、学一学。”
三年来,中和堂村以农家书屋为载体,将红色文化、乡风文明相融合,开展“畅享阅读”诗朗诵、“乡村文明大讲堂”、送书下乡、普法活动等各类活动600余次,充分发挥农家书屋主阵地作用,聚焦红色经典、完善阅读服务,让农家书屋“实”起来、“热”起来。书屋逐渐成为中和堂村统筹推进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的“加油站”和“蓄能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