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乌龙山 2023年10月15日  

  ■曾利华

  因为一部剧、一首歌、一个人,我去了乌龙山大峡谷。

  这部剧是《乌龙山剿匪记》,这首歌是《猎人魂》,这个人是水运宪。

  1987年,我还在湘南的一个小镇上初中。晚自习时,很多同学经常翘课,偷偷地溜到学校的小吃店,点上一碗米豆腐,一边吃,一边饶有兴趣地观看正在热播的电视连续剧《乌龙山剿匪记》。

  到了第二天,不少人又会聚在一起,议论《乌龙山剿匪记》剧情。

  我去小吃店看得少,最主要是班主任老师盯得紧,不敢去。但我喜欢同学们剧透,一看到他们在一起热议刘玉堂、钻山豹、田大榜、四丫头,我便会凑过去,若无其事地站在一旁。其实,我是竖起耳朵在偷听,且听得津津有味。

  《乌龙山剿匪记》还没有播完,主题曲《猎人魂》就已经在校园里疯狂流行。课余饭后,总有人在唱,还有人用竹笛和口琴演奏。就连五音不全的我,居然也学会了。

  也就是在那时,我就想,湘西有座乌龙山,工作后我一定要去走走。

  时间到了2015年金秋,我有幸入了毛泽东文学院学习。不承想,《乌龙山剿匪记》的创作者水运宪老师居然会为我们授课。面对温文尔雅又不失豪气且平易近人的水运宪老师,同学们不约而同唱起了《猎人魂》。歌声中,我似乎又回到了初中时代,心里对水运宪老师的敬意陡然间增加了几分。乌龙山,亦再一次跃上了我的心头。

  去年朋友对我说,想自驾去乌龙山大峡谷游玩。我一听,正合我意,便立马对他说,去时别忘了捎上我。

  后来,在新湖南“艺苑”版块的“名家”栏目看到水运宪老师写的《我的峡谷我的村》时,才知道以前湘西并无“乌龙山”之地存在,更无乌龙山大峡谷。现在的乌龙山大峡谷,是《乌龙山剿匪记》热播后,湘西州征得水运宪老师同意,将龙山县火岩村的一条峡谷更名而来的。

  也就是从那时起,虚构的乌龙山成为真实存在。

  尽管对乌龙山大峡谷向往已久,但真正得以成行,还是到了癸卯年的金秋。当我携妻女随朋友驱车沿省道231一路前行,赶到乌龙山大峡谷,已是亥时,浓郁的黑色早已将乌龙山紧紧裹住。峡谷里的村寨也早早进入了梦乡,偶尔一两声狗吠让峡谷显得更加恬静与幽深。

  峡谷中,风不大,纷飞的细雨和湿冷的空气,却让我们感到了阵阵寒意。小心敲开一家客栈的门,店主的热情瞬间温暖了我们,房价也挺便宜,不过百元,20多平方米的双标干净整洁,疲惫的我们很快进入了梦乡。

  翌日醒来,天气虽未放晴,雨却遁了身影。漫步在峡谷中,两岸的青山扑面而来,很自然就想起水运宪老师对乌龙山的描述:乌龙山脉横跨三省边界。莽莽苍苍、气势雄浑的崇山峻岭之中,流淌着一条小河。这小河,千回百转,丝带一般缠绕着乌龙山的身躯。这便是乌龙河……

  这乌龙河,是皮渡河。

  秋天的河水,绿意盈盈,与峡谷中苍翠连绵的群山相得益彰。山顶上,缭绕的雾霭,乳白色的浓,如轻烟的淡,形态万千,不尽相同。那雾霭,带着超凡脱俗的气质,轻盈,缥缈,像天上的流云,在险峻的山峦,缓慢地向前向上移动,乌龙山便有了生命的律动。

  沿着皮渡河畔的游步道前行,峡谷中特有山林气息扑鼻而来,令人心旷神怡。河岸是一簇又一簇青青的翠竹,其靓影倒映在水中,美不胜收。这连绵的翠竹,宛如两条绿色的长廊,一直伴着蜿蜒的皮渡河,日夜兼程,奔向乌龙山的深处。

  鱼腥草!游客中不知谁大声呼了一句。我快步走去,发现游步道的两侧,生长着大片大片的鱼腥草。鱼腥草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之功效,是农村常见的一味草药,山脚下、水沟旁、田墈边,时常可见。其叶面多为绿色,根为白色,茎则呈暗红色。整株的鱼腥草可煎汁内服,也可外用,还可泡水、凉拌或炒菜。小时候,在我们发热肚子疼时,母亲常去山脚下扯上一大捧鱼腥草,再用砂罐煎汁,让我们口服。还真神奇,小小的鱼腥草,其貌不扬,其味腥臭,然药效明显,往往是药到病除。

  在苍茫的乌龙山,植被如此丰富,遍地药香,自是算不上什么。车前子,马齿苋,栀子花,三叶藤,金银花……在皮渡河旁,在鲢鱼洞口,在悬崖峭壁,众多的中草药并不难寻,随处可见。这是大自然赋予乌龙山的神奇宝库,为乌龙山绘上了更加神秘的色彩。

  乌龙山大峡谷,从不刻意炫耀自己的美。然而,这山,这水,相依相伴,和谐共生,构成了一幅浓绿的山水长卷,美得自然,美得纯粹,毫无人工雕饰之痕迹。

  著名画家黄永玉曾经说过:“龙山二千二百洞,洞洞奇瑰不可知。”让人惊叹的是,在乌龙山峡谷长约15公里的两岸,就深藏了212个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火岩溶洞。据说,乌龙山的溶洞,系世界上密集度最大的溶洞,被誉为世界溶洞之最。这些溶洞,别有洞天,洞洞相连,洞中有洞。然而,在我涉足的4个溶洞中,最让我难忘的不是被誉为“神秘地下龙宫”的鲢鱼洞,也不是一步一景、拥有镇洞之宝“九龙神柱”的惹迷洞,更不是冬夏风向相反、最高风速可达21.4米/秒的神奇风洞,唯有探险爱好者向往的穿洞,才让我流连忘返。

  穿洞处于龙山县桂塘镇,由两个穿洞以及两洞之间的地缝组成。在乌龙山往里耶古城方向约2公里的一处小河边,穿洞便向世人露出了神秘的洞口。与乌龙山的其他溶洞不同,穿洞几乎看不到钟乳石,但穿洞却有着梦幻般的美。洞里流水潺潺,一条好似从地心流出的小溪,贯穿了整个穿洞,洞里还有多个水深及腰的小潭。踩着凸凹不平的乱石,蹚过小潭,溯溪而上,打着手电筒的我们行走得异常困难。但溪水两边那些看似被烈火煅烧而成的褐色皱褶洞壁,在地缝处倾泻而下的光芒中,美得让人惊叹!困难与惊喜共存,希望总在前方,未知的世界被一层一层掀开神秘的面纱,也许这就是探险独有的魅力!

  曾经,湘西在众人的眼光里,民风彪悍,土匪异常猖獗,其实不然,湘西的老百姓如原始的乌龙山一样,个性耿直,纯朴自然。在物质匮乏的年代,的确有些人曾经弃农为匪,却多为贫穷的生活所迫,后来不少人迷途知返,专事农业。一些人在抗美援朝战争时,还主动加入志愿军,将热血洒在了异国他乡。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和我们一样,也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普通人,就如《猎人魂》中的歌词那样:“也有老母亲,也有心上人,也有生死情,也有离别恨。”时至今天,湘西的旅游业飞速发展,湘西的老百姓将更加纯朴的天性展现在游客面前。我在乌龙山遇到的每一个人,无论是村民,还是商人,抑或是景区工作人员,他们都十分热情,从不欺生。面对我们的询问,他们轻言细语,颇有耐心。

  天色渐晚,在乌龙山大峡谷畅游了一天的我们,累并快乐着。将车泊在半山腰的一处观景台,我将视线投向莽莽的远方:秋雨过后的乌龙山,像一片神秘莫测的绿色海洋,它包罗万象,深不可测,澜翻不尽,美不胜收!我深知,一次短暂的涉足,我只是看到了全长15公里的乌龙山大峡谷的冰山一角,自是难窥其全貌。然而,人长久,山清水秀的乌龙山亦在等待远方的游客,想了,我们便可以再来,无论春夏秋冬。